天天看點

吃飯睡覺都要催,孩子為什麼不懂規矩?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分三步走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有規則意識的人,懂規矩講道理,家裡有家裡的規則,幼稚園有幼稚園的規則,職場有職場的規則,我們生活在集體中就需要遵守這些規則,在規則範圍内發展。

那麼問題來了,規則意識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是不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懂規則了呢?

比如, 我們常給孩子這樣說:“你都已經三歲了,應該要自己穿衣服了,”“你長大了,應該要學會自己收拾玩具了”。

這裡我們預設的觀點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懂得一些規則,然後自己積極主動地去做,不需要家長在旁邊催促、提醒。

但實際上,我們會發現孩子根本管不住自己,如果你不幹預,他是很難做到主動收拾玩具、主動上床睡覺、主動關掉電視機。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我們的孩子自控能力很差,懶惰又拖沓麼?

吃飯睡覺都要催,孩子為什麼不懂規矩?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分三步走

規則意識的形成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他律過程

規則是一種限制,告訴我們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或者某件事情可以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下去做。

這種規則意識不是我們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外部不斷地提醒和限制、成為習慣,内化到我們的意識裡。有的規則意識的形成還需要強制性、懲罰性的手段,比如法律法規、各種規章制度。

這些提醒和限制的各種手段,就是他律。

對于孩子來說,出生以來并不知道什麼是規則,無拘無束地玩,才是他們的本能,對規則的認識是通過我們成人這個“他律手段”建立起來的。

我們通過下面這些例子來觀察孩子是如何建立規則意識的:

A寶寶,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我們給孩子準備了餐椅、餐盤,每頓飯都坐在餐桌前,進入手抓食物階段的時候,我們讓他自己抓飯放進嘴裡,不追着喂飯,不邊玩邊吃,如此這樣一直堅持,到了孩子兩歲的時候,他就形成了強大的習慣,坐在桌子前,自己吃飯,不需要喂飯,也不會中途離開再回來再吃,你不用再提醒他,外出吃飯、幼稚園吃飯,孩子都能遵守就餐規則。

吃飯睡覺都要催,孩子為什麼不懂規矩?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分三步走

B寶寶,一直被家長追着喂飯,邊玩邊吃,邊看電視邊吃,從來不坐在餐桌上吃飯,如此這樣一直持續到三歲,孩子也會形成強大的習慣,自己不願意吃飯,吃飯就得看電視玩玩具,玩一會吃一會,不能遵守就餐規則。

這兩個孩子在就餐這個事情上,接受到的是不同的限制方法,最後形成的就是不同的習慣,這個過程中,關于就餐規則意識的認識和遵守程度,完全是他律所決定的。

B寶寶的行為在幼稚園是可以改善的,因為幼稚園有同學的榜樣、老師的限制等正向的他律,但是回到家後,很有可能打回原形,如果家長沒有改變他律措施的話。

其他類似的收拾玩具的規則、自己穿衣服的規則都是同樣的建立過程。

總結來說就是:孩子的規則意識并不是自主形成的,也不是到了什麼年齡就自己會主動去做的,他需要成人很長一段時間的他律過程,一點一點培養起來的,是需要耗費心力去做的一件事情,作為家長,當然是孩子規則意識建立的第一個“他律過程”,其次才是老師和學校。

吃飯睡覺都要催,孩子為什麼不懂規矩?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分三步走

他律固然重要,但是如何正确“他律”更重要

說到他律,我們肯定會想到這幾個詞:管教、催促、批評,很多家長覺得要讓孩子懂規矩,不打不罵是不行的。

是以就有了這樣一些場面:早上出門的時候,家長站在門口不斷地催孩子“你能不能快點穿衣服,你再不趕緊就遲到了!”,想讓孩子收拾玩具的時候,指着滿地的玩具訓斥孩子“你自己的玩具趕緊收拾好,再不收拾我就給你扔了”。

之前刷到這樣一個視訊,一個孩子哭着對坐在旁邊發火的爸爸說:我在認認真真寫作業,你在旁邊刷着手機,你憑什麼批評我?

很多家長的做法是:同樣的規則,你隻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卻做不到,這樣的他律是無效的,

正确的“他律過程”是需要做到下面這幾點的:

1、家長身體力行的示範

孩子的語言、行為大多都是模仿家長,是以才會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我們想要培養孩子遵守某個規則的時候,不要光講道理,而是自己示範給孩子看,比如不亂扔垃圾,每天收拾整理,物品歸位,飯前便後洗手,排隊等規則。

孩子看到家長總是這麼做,耳濡目染,他就會去模仿。

謝謝、你好、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常挂在嘴邊,孩子經常聽到後,也會主動說出來。

吃飯睡覺都要催,孩子為什麼不懂規矩?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分三步走

2、規則要清晰明确

小年齡段的孩子語言了解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在給孩子講某個規則的時候,一定要清楚明白,簡短,確定孩子能夠聽得懂。

比如,玩滑滑梯要排隊這個規則,我們成人是明白“排隊”是指站在隊伍最後一個人的後面的意思,但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到排隊,他是不了解什麼叫排隊的。

如果我們隻是告訴孩子,你需要排隊,孩子可能會做出的動作是,插到一個他認為合理的位置上,而不是最後一個人後面。

這就是規則不夠清晰明确,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認知能力上去表述規則。

是以,正确的表述方法應該是這樣的,用手指給孩子說,你看排隊就是一個接着一個,你站到最後一個人後面,然後我們帶着孩子排隊實操一次。

吃飯睡覺都要催,孩子為什麼不懂規矩?規則意識的培養要分三步走

3、帶着孩子一起做,而不是全權放手

當我們做好示範榜樣,并給孩子講清楚規則是什麼以後,孩子就會遵守規則,主動去做了麼?

不是的,聽歸聽,看歸看,自己去做又是另一回事,因為這些規則本質上是違背孩子的意願的,他當然不願意去做了。

是以,接下來重要的一步就是帶着孩子一起做,這個步驟會持續很長時間,比如早晨起來自己穿衣服這件事情。

你當着孩子的面穿好自己的衣服,再告訴孩子像媽媽一樣自己穿哦,然後你去刷牙洗臉做早飯,十幾分鐘過來以後看到的場面有可能是:孩子在玩,一件衣服都沒穿。

是以,執行規則的時候,我們是需要手把手地協助孩子的,把這些需要做的事情用遊戲的方式推進下去:

穿衣服可以是火車鑽山洞遊戲

收拾玩具可以是比賽遊戲

刷牙洗臉可以是抓蟲子遊戲

隻有這樣手把手地堅持下去,才能確定孩子形成習慣,規則意識内化,逐漸放開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