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極冤的開國元勳,被誣陷有500幹兒想造反,太宗殺死他後懊悔

唐太宗為褒獎當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諸多功臣,曾命大畫家閻立本在淩煙閣内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此即“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圖”,能進入這個系列的,都是備受太宗器重的開國元勳。在這些功臣當中,有一人的位次比侯君集、程咬金、秦瓊和李勣還要高,但最終卻因受人誣陷,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這位結局凄慘的功臣,便是鄖國公張亮。

唐朝極冤的開國元勳,被誣陷有500幹兒想造反,太宗殺死他後懊悔

張亮早年間投靠瓦崗軍,後歸順唐朝

張亮出身貧賤,年輕時以務農為生,在隋末投奔瓦崗軍,隸屬于名将李勣麾下,并随其一起歸附唐朝。張亮降唐後,又在房玄齡的推薦下進入李世民的天策府,因忠誠果敢受到後者的器重,逐漸進入天策府核心集團當中。李世民與李建成沖突公開化後,特意派張亮鎮守洛陽,并秘密聯結山東豪傑,以備局勢變化,可見對他的無比信任。

李世民登基稱帝後,張亮因為有從龍之功,迅速地踏上仕途升遷的“快車道”,在此後的20年間,先後被提拔為禦史大夫、光祿卿、豳夏鄜三州都督、相州大都督長史、工部尚書、洛州都督、刑部尚書等職,封鄖國公。張亮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16位,位次比侯君集、程知節(程咬金)、李勣(徐茂公)、秦瓊(秦叔寶)都要高,由此可見其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唐朝極冤的開國元勳,被誣陷有500幹兒想造反,太宗殺死他後懊悔

唐太宗對張亮很是看重

張亮雖然是武将出身,但卻不擅長領兵打仗,反而在行政管理方面頗有成就。張亮在地方上任職期間,經常派人到治下進行暗訪,以了解各州郡縣的善惡細隐,并以此來抑制豪強、撫恤貧弱。張亮推行過不少仁政,故此深受百姓們的愛戴(“亮所莅之職,潛遣左右伺察善惡,發擿奸隐,動若有神,抑豪強而恤貧弱,故所在見稱。”見《舊唐書·張亮傳》)。

在張亮的軍事生涯中,能稱得上戰果輝煌的,唯有對高句麗的建安之戰(645年)。此戰中,張亮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竟然反敗為勝、大破敵軍,創造了一個小小的軍事奇迹。然而就在建安之戰後次年,這位備受太宗信賴的大功臣,便遭人誣陷,稀裡糊塗地便成了刀下冤魂。

唐朝極冤的開國元勳,被誣陷有500幹兒想造反,太宗殺死他後懊悔

唐太宗看到密報後,下令嚴查張亮

原來,在貞觀二十年(646年)三月,陝州人常玄德向朝廷上書告變,聲稱張亮豢養勇武善戰的義兒500名,有謀反的嫌疑。常玄德還在密信中繪聲繪色地說到,張亮曾對術士公孫常說自己的名字跟圖谶應和,有做皇帝的命;又曾經跟術士程公穎說,自己手臂上長有龍鱗,如果舉兵造反,是否能夠成功?

唐太宗此時正是卧病在床、疑神疑鬼之際,見到密信後怒不可遏,立刻派宰相馬周等人查驗此事。張亮當然不肯承認,連稱自己是被人誣陷。其實隻要是個正常人就清楚,常玄德密信中的内容荒唐至極,根本就經不起推敲。試想,如果張亮真的想謀反,必然會在極為隐秘的情況下準備,豢養500義兒、明目張膽地向術士透露異心等種種舉動,絕不是謀反者應該做的,倒像是主動求死。

唐朝極冤的開國元勳,被誣陷有500幹兒想造反,太宗殺死他後懊悔

唐太宗竟然不給張亮辯誣的機會,便将其處死

是以張亮在大喊冤枉的同時,也請求面聖以自證清白。但不知道李世民是對張亮早有猜忌,還是被燒壞了腦子,竟然不經審訊,便要處死張亮。朝臣懾于皇帝的威嚴,要麼緘口不言,要麼随聲附和,唯有将作少監李道裕認為張亮謀反證據不足,不應該草草地判處死刑。可盛怒中的李世民怎麼肯聽從一個小官的意見,是以張亮還是很快被殺,家産随即也被抄沒。

陝人常德玄告刑部尚書張亮養假子五百人,與術士公孫常語,雲“名應圖”,又問術士程公穎曰:“吾臂有龍鱗起,欲舉大事,可乎?”上命馬周等按其事,亮辭不服。上曰:“亮有假子五百人,養此輩何為?正欲反耳!”命百官議其獄,皆言亮反,當誅。獨将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罪不當死”...己醜,亮與公穎俱斬西市,籍沒其家。見《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

唐朝極冤的開國元勳,被誣陷有500幹兒想造反,太宗殺死他後懊悔

李道裕認為張亮謀反案證據不足

一年多後,刑部侍郎職位空缺,宰相們拟定的人選都不合太宗的心意,稍後皇帝才說:“朕覺得李道裕勝任此職,因為在議論張亮謀反一案時,隻有此人認為證據不足。現在想想很有道理,朕因為沒有聽從,到至今仍感到後悔。”由此可見,張亮謀反案的确疑窦重重,無論怎樣看,都像是一個冤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