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封建王朝,盡管這個朝代在曆史長河中隻是昙花一現,但是對中國的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意義,正是在秦朝時期,誕生了世界古建築最偉大奇迹之一的萬裡長城。
這些長城在後來的朝代又經過多次的修複,被用來抵禦北邊的遊牧民族,經過數千年的風吹雨打,它依然能夠保持到如今的模樣,古代又沒有太發達的科學技術,這建築展現了中國古人的智慧。

秦始皇在打造這些長城的時候,也采用了很多措施和手段,才使這些古城牆經受住了曆史的考驗,他究竟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是材料,長城的主要材料是岩石,大理石、燒制的青磚以及夯土,長城所在地方位置在崇山峻嶺,這些東西都是使用人力一筐一筐從山脈腳下一點點搬到山上來的,
但是古代的時候并沒有水泥等材料,長城使用什麼東西粘合成的呢?秦人采取了糯米進行黏合,他們将糯米加水用大鍋熬成漿糊狀,然後配合石灰,這種材料效果非常顯著,石塊疊加上去,中間加入這種固定劑,太陽一曬幹就穩如磐石了。
但是在這些堅固的建築背後,埋藏的是深深的殘忍,秦朝的統治時期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飽飯,被抓來勞役的勞工,夥食待遇也非常的少,但是秦國人卻拿出大量糯米來當作材料。哪怕放到現在,糯米都價格不菲幾十塊錢才能買一斤,更不舍得當做建築材料來浪費。
長城昂貴的費用隻能從這些可憐的勞工們身上剝削榨幹,不少人因為極少的休息,惡劣的環境和少量的夥食而死在長城的掉下,數萬裡的長城建成,埋在周邊的白骨也是不計其數。
秦政府為了防止避免長城偷工減料,采取了相當嚴酷的監工制度,長城的磚石有三十斤重。監督官員随機從磚塊中取三塊磚,将兩塊相隔一定距離平放在地上,另外一塊墊在上面,然後讓燒磚勞工躺在其縫隙裡,再取一磚塊讓它從人肩部平齊的地方自由落體。
如果墊着的磚塊被砸碎,下面的勞工也一命嗚呼,這種懲罰體制讓勞工必須盡全身心的投入到制作當中,為了盡快的完成,秦始皇還制定了嚴苛的工期,如果不能在限期之内完成,負責監管的官員就要受到連帶責任,
是以很多監管拼命地用鞭子抽打勞工,不讓他們獲得休息而是進行高強度的勞作。以友善在規定的時間之内完成工期。
這樣做的效果在秦始皇看來是非常完美的。在短短數年之内,秦始皇就在春秋戰國諸侯城牆的基礎下,修建了綿延無盡頭的萬裡長城。這讓他大松了一口氣,自己視作唯一的心腹大患的匈奴,再也不能幹涉到大秦的延續了。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秦朝的倒塌,是在内部開始瓦解的,秦每年都要強征40萬民夫去修築城牆,死傷無數,苛捐雜稅又繁多,在秦始皇死後,短短數年時間,忍無可忍的百姓揭竿而起,各地的起義軍聯合推翻了秦王朝。
秦的下場給後代的統治者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沒有人能夠忽視老百姓的作用。是以後來的封建王朝再也不敢向秦那樣子用殘暴的手段來對待群眾了,長城即是中國的驕傲,但是同時它也見證了一段辛酸的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