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共有16位和親公主,僅有3位公主是皇帝親生,不怕被發現嗎?

“朕為天下父母,苟可以利之,豈惜一女?”

這段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嫁文成公主時,對大臣說的話。翻譯過來就是:“我是天可汗,在我面前你們都是孩子。如果你們可以和平共處,我嫁個女兒給你們,又有什麼何不可以的呢?”

在太宗眼裡,和親更像是一種恩賜。既然是恩賜,誰還敢還挑三揀四?

唐朝共有16位和親公主,僅有3位公主是皇帝親生,不怕被發現嗎?

縱觀整個唐朝,番邦屬國向大唐天子提出和親的請求,一共有40多次,其中著名的吐蕃王松贊幹布就提出3次。這些和親請求,有的接受、有的拒絕。可見,和親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而是要有成功的“實力”。

什麼是成功的實力呢?

還是那個松贊幹布,前前後後向李世民三次提出和親的請求。前兩次被李世民拒絕,大概李世民以為:吐蕃?這是個啥國家?沒聽說過啊,肯定是小國!那他來湊什麼熱鬧?讓他走開。

公元638年,松贊幹布一怒之下,發兵滅掉幾個唐的附屬國,繼而侵犯大唐邊境,雙方大打出手,最後,李世民派出20萬大軍才平定吐蕃之亂。

這個時候,李世民才意識到:原來吐蕃還是挺厲害的嘛!

于是,松贊幹布第三次提出和親的請求之後,李世民非常幹脆地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指定一名宗室女——文成公主,遠赴吐蕃完成和親。

唐朝共有16位和親公主,僅有3位公主是皇帝親生,不怕被發現嗎?

所謂宗室女,便是“冒牌”公主,也就是皇帝的兄弟姐妹所生的女兒,而非皇帝親生。

松贊幹布娶了“冒牌”公主之後,又是什麼表現呢?

松贊幹布親自跑到大唐都城長安,向李世民行女婿之禮,并且管李世民叫爸爸。李世民死了之後,松贊幹布再次來到長安,再次行女婿之禮,并且向新繼位的唐高宗寫了一封“保證書”:

“天子初繼位,臣下不忠者,當勒兵赴國讨除之。”

唐高宗聽了松贊幹布的保證書,龍顔大悅,當即封他為驸馬都尉。

松贊幹布好歹也是吐蕃的王,到了大唐,僅僅混了個驸馬都尉?這要是讓吐蕃的臣民知道,那該多沒面子呀?果然,松贊幹布回去第二年,就被人刺殺。

唐朝待強大的吐蕃國,尚且如此,更勿論其他國家了。

番邦屬國娶了個“冒牌”公主,心裡樂意嗎?當然不樂意了,可是沒辦法呀!打又打不過,還沒人有錢,說話一點底氣都沒有。能娶個“冒牌”公主,和大唐建立聯姻關系就行了,還要什麼自行車呢?

不過,一旦番邦屬國稍微有那麼點兒“實力”,就想得寸進尺。

唐高宗時期,吐蕃王芒松芒贊再次向大唐請求和親,并且點名想要唐高宗的親生女兒太平公主。

唐朝共有16位和親公主,僅有3位公主是皇帝親生,不怕被發現嗎?

太平公主是誰呢?她的母親是武則天,父親是唐高宗,這倆人都不是善茬!尤其是武則天,當她聽說吐蕃人“癞蛤蟆想吃天鵝肉”,非常生氣,直接拒絕了吐蕃人的請求,連個宗室女都不答應。

《唐書·太平公主傳》裡記載:

“儀鳳中,吐蕃請公主下嫁,後(皇後武則天)不欲棄之夷,乃真築宮,如土方熏戒,以拒和親事。”

可見,番邦屬國也知道“冒牌”公主不好,也想要正經八百的公主。奈何,皇帝皇後也舍不得親閨女呀!

不過,也有例外。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已經爆發好幾年,唐玄宗西逃,唐肅宗于靈武繼位。這一年,回鹘可汗跑到靈武觐見唐肅宗,并且決定“助國讨賊”。

安史之亂結束之後,回鹘向唐肅宗請求和親。唐肅宗為了報答回鹘可汗的恩情,決定來一回真和親,即,将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給回鹘可汗。

這位和親公主,就是唐肅宗的次女,甯國公主。不過,唐肅宗也是不厚道,為啥呢?因為甯國公主在嫁給回鹘可汗之前,已經結過兩次婚,又兩次守寡。

不過,回鹘可汗可不在乎這些,與大臣高興地說:

“唐國天子貴重,将真女來。”

翻譯過來,唐朝天子真看得起我們呀,竟然把親生女兒嫁給可汗!

唐朝共有16位和親公主,僅有3位公主是皇帝親生,不怕被發現嗎?

要知道,回鹘可汗能夠得到唐天子的“貴重”,将一名“真女”娶回去,并非他們有多強大,而是唐朝暫時變弱了,需要拉攏回鹘可汗。

可見,生在帝王家的女人,到頭來,終是一種籌碼。隻不過,更多的籌碼被用在了國内與大臣聯姻;至于番邦屬國,若是大唐強大時,他們隻能娶到“冒牌”公主。

唐朝有史記載的和親公主,一共有16位,皇帝的親生女兒僅有3位,且都集中在安史之亂以後。這一點,更是印證了和親公主隻是一種籌碼。

不過,大唐強盛時,請求和親的番邦屬國,又怎麼會在乎和親公主是誰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