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徽宗招安宋江不存在黑吃黑,隻因梁山的底子太差

梁山泊排定座次後,宋江名正言順地當上了梁山的老大,他便立即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的大旗。其實在水浒讀到第三十一回的時候,招安一詞就被正式提出來,也是宋江提出來的。排座次後宋江讓樂和唱《滿江紅》,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時,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

宋徽宗招安宋江不存在黑吃黑,隻因梁山的底子太差

招安的思想是宋江提出來的,從沒有上山到最後當上梁山泊主,他的這種思想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梁山泊隊伍的主導思想。這個思想由宋江提出并推廣,但決不是他一人能夠能夠确立這種思想的主導位置,主要還是梁山泊中衆人根深蒂固的忠君報國思想。梁山将領中同意招安的是盧俊義、關勝等大部分原官軍投降梁山的那一批将領,吳用态度暧昧,但是也間接推動了宋江招安的步伐。這些人都是梁山重要頭領,宋江得到他們的支援自會堅定自己的思想,可這在某種程度傷了兄弟們心。

擺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衆兄弟的“身份問題”。衆多小喽啰不說,單說這108将,哪個是真真正正的好漢?李逵的經典動作是:不由分說地給上一斧子,是水浒裡殺人最多的。武松落草前已經将二十三條命(包括老虎)送上去或送下去了。孫二娘開黑店不知做了多少人肉包子。施恩在快活林不知收了多少保護費;柴進縱容的罪犯又有多少。張橫好好的漁業不幹,偏偏要做在浔陽江上搶劫來往客商的,請他們吃“闆刀面”和“馄饨”的惡霸。戴宗在江州做監獄節級時,初見宋江(不知道他是宋江)時的态度是有多麼蠻橫。

宋徽宗招安宋江不存在黑吃黑,隻因梁山的底子太差

起初,他們隻是“割據諸侯”的本地本行的幫派領袖。後來,經過機緣巧合地串聯,這夥人來到梁山“聚義”,在宋江的帶領下,打家劫舍、謀财害命、攻城掠寨……不覺中,梁山已經成了四大寇中的一員了,這也是正常事。宋江要擺脫“草寇”這頂帽子,不得不千方百計尋找黑道通往白道與紅道的出口。可是,梁山上哪個是真真正正的好漢,怎麼才能“洗白”身份,實作華麗轉身?好像隻能招安。

為了招安,宋江也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第一,收盧俊義。

宋徽宗招安宋江不存在黑吃黑,隻因梁山的底子太差

表面是為了對付史文恭,其實宋江也是借勢想改變一下梁山的人事架構,他也想有步驟的讓自己的隊伍多一些像盧俊義這樣的有思想有抱負和有勇有謀的人,像他收複:張清、呼延灼等就說明了這一點。

第二,打縣城。

他也攻打了一部分縣城也不難看出,他是在看看兄弟們的作戰實力和領土擴張意識,不過令他失望的是他的弟兄對領地擴充沒有半點興趣,隻攻打兩座小縣城就損兵折将,要不是朝廷軍隊不能協調作戰,要不然早就損失慘重。

第三,替天行道。

宋徽宗招安宋江不存在黑吃黑,隻因梁山的底子太差

舉替天行道大旗一方面是為了殺貪官、除惡霸,一方面是想看看自己的弟兄是不是真心想幹大事情。

從這裡看我也可以說招安是宋江為兄弟們謀出路的大義,也可以說是為自己謀忠孝的叛徒。說到這裡我在補充一句,其實宋江在做局勢挽救的時候,他還是沒有從實質上出發,依然死以梁山聚義的土匪名義招賢,你想這樣招來的人還是和以前樣的人員,真正胸懷天下的大智慧者怎麼會去共謀大事呢?

是以,宋江走招安之路是必然的選擇,這不是他一個人能挽回的頹勢和一句愚忠就能話了得。

宋徽宗招安宋江不存在黑吃黑,隻因梁山的底子太差

當然了,對于朝廷來講,招安宋江是利益最大化的表現。

方臘的造反與宋江的落草性質不同,方臘是要推翻朝廷的統治自立為王,最少也是要割據一方,朝廷自然不可能容忍這樣的人存在,必然是要除之一絕後患,是以不可能招安方臘。而梁山好漢沒有明确的政治綱領,隻是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沒有推翻朝廷的遠大理想也沒有割據一方稱霸的野心,在朝廷眼裡其實是成不了大器的,招安後先為己有,然後再慢慢鏟除也是一條長久之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