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安石生前毀譽參半,死後任人評說

北宋時,王安石可是一号人物,作為新黨領袖,他的改革毀譽參半,被人褒貶不一。

能在保守的專制王朝不惜得罪整個權貴集團,他的超前思想和魄力都令人敬佩,王安石的身後還留下了許多文學作品,包括臨川集拾遺,王臨川集等,今人常聽到,“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就出自此公的泊船瓜洲。

王安石生前毀譽參半,死後任人評說

慶曆二年,王安石進士及第得以走進仕途。由于出生在官宦世家,從小耳濡目染讓他練就了不俗的政治見地,來到仁宗時,朝政日趨不堪需要變革。

于是到了公元1058年王安石上書皇帝請求改革朝政,此事影響深遠,但并沒有馬上得以推行。直到宋神宗登基後王安石擔任了參知政事,他一口氣推出了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及青苗法。這在當時絕對是破天荒的舉動,動了許多人的奶酪,第二年,朝廷委任王安石成為宰相。

此後的改革一波三折,也許思想太超前,沒有顧及到當時的生産關系,在涉及到土地改革時和整個官僚集團尖銳對立,遭到了抵制。然而一般的群眾也不喜歡王安石的變法,是以從高層到底層暗流湧動,王安石的名聲一直非常不好。

因為全力推進改革,在後來的6年時間裡他被兩次罷免了職務,支援改革的宋神宗駕崩之後王安石馬上遭到了政治清算。

王安石生前毀譽參半,死後任人評說

當初司馬光就因為和他政見不合而遭到排擠,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後司馬光立即接替了位置,将從前所有的新政全部革除,而王安石本人則不得不被貶到了江甯閑賦下來。他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做事認真而專注,可由于反對派衆多,在當時說王安石好話的寥寥無幾。

大文學家蘇東坡就很看不慣他,兩人間時常有酸腐之言傳出,例如蘇東坡就曾在文章中寫道,“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這話就是用來影射政敵的。

在傳統士大夫眼裡,王安石的新黨做事标新立異,不墨守成規,在專制王朝,凡是幹這等颠覆之事總會讓人冷眼相看,但王安石對經濟的看法卻遠超那個時代。如今的西方國家認為,治理經濟問題政府不應過多幹涉,這和王安石的思想不謀而合。

王安石的動作太大,讓守舊的社會難以全盤接受,他的改革從社會到城市,再到鄉村,從商業到手工業及農業,幾乎要改社會的方方面面,在保守派盤根錯節的朝堂上,王安石的每一個舉措都讓那些人如針刺在背。

王安石生前毀譽參半,死後任人評說

改進科舉制度得罪了讀書人,改進土地制度得罪了大地主,軍事改革又得罪了一幹将領,最後就連皇親國戚,兩宮太後都要站出來一起反對改革。

由于保守派勢力幾乎是壓倒性的,宋哲宗沒有神宗皇帝那般魄力,隻好任由保守派廢除王安石的新法,在辭官10年之後,他本人在江甯府郁郁去世。變法到底好與不好,在不同的朝代看法都不一樣,如果用今人的眼光,王安石是時代的弄潮兒,深刻的洞察了當時北宋生産力和生産關系之間的沖突。

可是在當時,對變法的定性卻出奇的一緻,例如到了南宋年間,史書上言之鑿鑿認為,正因為王安石的變法導緻後期北宋亡國。

除了讓人争論不休的政治抱負之外,王安石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留存在世的詩篇就多達1500首,當然随着仕途的不得志,詩歌也從前期的豪氣幹雲變成後期的落寞寂寥,但從頭至尾都能展現出王安石的人文主義精神,他從前雖然貴為宰相卻同情底層勞動人民,有一顆相當正直的心。

王安石生前毀譽參半,死後任人評說

這一場斷斷續續經曆了15年的變法圖強,其實某種程度上實作了北宋的富國強兵。雖然保守派最終廢除了新法,但是在那15年時間裡,财政得到了充實,兼并土地的趨勢得到了遏制,官僚特權被限制。

尤其是在改革了教育制度之後,各級學校也為官僚集團輸送了不少緊缺的人才,雖然利益集團從不願意肯定這些成就,但如果沒有王安石,北宋也許會腐壞的更快。

參考文獻:《泊船瓜洲》《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