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烈士周建屏,他在紅軍時期就是老革命了。當年,他參加南昌起義時,就是營長,後來随部南下潮汕地區,還曾進入寺院“出家”了一段時間,那麼後來呢?

那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周建屏烈士的故事。
周建屏是雲南宣威人,1892年生,16歲在雲南新軍第十九路軍當後,第二年考入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先後參加了辛亥革命的雲南“重九”起義和反袁護法起義以及反對張勳複辟等戰鬥,屬于參加過兩次推翻皇帝的年輕老革命,曾在朱老總的部下任連長。
1926年,周建屏在周公的推薦下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又在朱老總的介紹下加入我黨。北伐戰争時,他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9師27團2營營長,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就在起義部隊南下潮汕後,他曾一度到汕頭的一個寺院出家當和尚,這是怎麼回事呢?
南昌起義後,由于反動軍隊的勢力強大,起義軍不得不南下廣東尋求發展,當周建屏随部轉戰到潮汕地區時,遭到了敵軍的圍攻。在突圍的時候,周建屏因負傷與部隊失去了聯系,躲進了汕頭的一個寺院裡。
就在他走投無路之際,周建屏想到了《水浒傳》裡的魯智深,那就先“出家”當幾天和尚,等避過敵人的搜捕之後,再想辦法找部隊。
這座寺院裡隻有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見他長相老實忠厚,便把他收留下來,并給取了個法名,換上了袈裟。從此,師徒二人吃齋、化緣、誦經、念佛,這麼一晃就是幾個月。在這幾個月中,周建屏也終于打聽到南昌起義的部隊一部分進入福建;湘贛邊也爆發了秋收起義,上了井岡山,革命的浪潮洶湧澎湃。
于是,周建屏思忖着這個“和尚”不能再當下去了。一天,周建屏告别師父說他去南京受戒,老和尚見他如此虔誠,還贈給周建屏一套袈裟,親自送他上路。當然,周建屏不是真正的去南京受戒,而是去上海去找黨組織。
在上海,周建屏如願找到了黨組織後,先後在上海、青島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29年被派往閩浙贛蘇區與方志敏等人一起工作并建立了紅10軍,成為紅軍的軍長。
紅軍主力北上長征後,周建屏被安排留在南方進行遊擊戰争。粵贛邊區軍政委員會成立後,周建屏任副主席,統一上司粵贛邊的遊擊戰争。由于條件艱苦,體弱多病周建屏終于病倒了,而且越來越嚴重。1935年5月下旬,被送往上海醫治,次年病愈後轉赴延安。
到達延安後,周建屏先後擔任“抗大”第二科科長、陝北武裝部長、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員等職。
可是,令人痛惜的是,閩浙贛蘇區和紅10軍的建立者之一、晉察冀模範抗日根據地開創者,卻積勞成疾,因病不治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年僅47歲。
他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就是:“請你們替我轉告官兵和群眾,要抗日到底……”
周建屏去世後,晉察冀行政委員會決定從平山、井陉、獲鹿三縣分别劃出部分地區,成立建屏縣,後改在平山縣西部劃出部分地區,組成建屏縣,以紀念這位抗日英烈。
更多詳情文章:
紅軍長征後,他留在了南方,曾親赴大刀會的“鴻門宴”,後來呢?
享國才45年的前秦,他在位卻長達28年,後來他是怎麼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