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很多人一提到中國古代的文人,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出來的形象,都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但其實在先秦時期的時候,當時的讀書人們不僅僅需要讀書很好,而且還具備着高強的武功,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曾經在那一個戰亂之世周遊列國,很大原因便是因為他自己武功高強。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後世的讀書士子也基本有繼承孔子的這種武功思想,講究“劍膽琴心”,士人大多會有專屬的佩劍,劍文化也就由此流傳下來。劍在十八般兵器之中,名列百兵之君,古人們認為劍的形狀是端正直接的,同時它的用法也通常是直走中線的,不同于其他的兵刃通常會帶有一些彎曲。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展現出來的是君子的那一種優雅從容之态,是“甯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的風骨,是以士人們通常會佩劍,劍在戰場上的實戰作用其實不大,因為殺傷力沒有那麼大,而且在脫力狀态下還很容易傷到自己。更多的還是用于一種自我鞭策,以及在單人作戰中用于防衛。古往今來也有很多關于名劍的故事,中國古代就有着十大名劍的傳說。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排名第一的就叫做軒轅夏禹劍,傳說中當年黃帝軒轅與大禹都曾經使用斬妖除魔,當然我們更加熟悉的名字就是“軒轅劍”,胡歌曾經有在同名影視劇中出演角色。另外像魚腸劍,由于《史記》的記載而衆所周知,在春秋時期,專諸因為深受大恩而去行刺吳王僚,将寶劍藏在魚腸當中而得名,這是有名的“春秋義士劍”,當然也有人稱其為“刺客劍”或者是“勇絕之劍”。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另外排名第四的太阿劍在曆史舞台上也有過極為濃重的演出,當初荊轲刺殺秦王的時候,秦王嬴政面對着荊轲的劍到處躲藏,眼看就要陷入危急之中的時候,他的大臣們不停大喊:“王負劍!王負劍!”意思就是說,您背着長劍背着長劍,重要的事情重複多遍,古人們很早就這麼做了。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聽到大臣們的多次提醒以後,嬴政才回過神來抽出自己的太阿劍,砍斷了荊轲的左腿,令荊轲的刺殺失敗,可以說太阿劍在這個事件中也算是發揮了極為重大的作用,如果沒有太阿劍的存在,那麼荊轲很可能刺殺成功,古代的曆史走向都很有可能為之改變。

不論是軒轅劍還是太阿劍這種神兵利器,還是普通的寶劍,人們在介紹其性能的時候,都會說上一句“其利無匹,可吹毛斷發,削鐵如泥”。太阿劍這種神兵利器可以削鐵如泥還是很有可信度,畢竟一劍就能砍斷人的大腿,隻是古人鍛造的普通寶劍,為何也能夠做到削鐵如泥呢?

古人鍛造的寶劍為何能做到削鐵如泥?史學家:因為削的根本不是鐵

有史學家研究發現,隻不過是因為古人們削的根本就不是鐵,他們在做“削鐵如泥”這個示範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是削的銅錢,而銅的硬度遠遠低于鐵,隻要這把劍稍微鋒利再加上一些技巧,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砍破銅錢,人們那個時候對于金屬的認知不是非常清晰,一律将其稱為鐵,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削鐵如泥”的說法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