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并非真實原因,他除去楊宇霆,導緻了其棄守東北

說起張學良,相信大家對他了解最多就是他發動“東北易幟”和“西安事變”,但是他也有一個人生污點,那就是“棄守東北”,有很多人都非常好奇當年他為什麼不守住東北,因為當時中國在東北的軍事實力要比日軍強上許多,單單在人數上就完勝日軍。是以完全不必不抵抗,可以正面交鋒的,直到他老年的時候,他才說出了其中的隐情。原來是因為當年他在掌管東北軍與日軍對抗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原本他以為日軍攻占東三省地區隻是在挑釁他,如果他反抗了就上當了,結果他沒想到的是日軍就是真的要占領東三省。

都說将在外,軍令有所受,有所不受。他私自傳達不抵抗日軍的指令,那為什麼下面的将領也會心甘情願的聽從他的指令呢?

更重要的是,張的部下大多都是以前他父親張作霖的老部下,裡面也有很多有情有義的人,他們這些人怎麼會舍得放棄保衛家鄉和父老鄉親呢?這就要和楊宇霆的死扯上一定的關系了。

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并非真實原因,他除去楊宇霆,導緻了其棄守東北

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必定都有很多人的幫助和支援,張也是同樣如此,他手下有很多精明能幹的賢才,其中就有楊宇霆,他可是被稱為“民國諸葛孔明”。

他非常擅長謀略,是他的得力助手,曾給他出謀劃策,讓他劫持軍閥的大批軍火。是以,他能成為東北王,也得益于楊宇霆的幫助。

雖然他有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但卻沒有諸葛孔明的涵養,他因為立下各種戰績,是以開始恃才傲物。張還沒去世的時候,他就幹出了冒領撥款,招募私兵的蠢事,張發現後還将他罷免過。

但是由于張是一個非常惜才的人,不想讓他的才華就此埋沒,就重新重用他,和王永江一道變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并非真實原因,他除去楊宇霆,導緻了其棄守東北

可由于他乘專用列車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皇姑屯車站

三孔橋

時,火車被預埋的炸藥炸毀,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于當日死去。是以他将兒子張學良托付給了楊宇霆等人。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他繼承他父親的衣缽之後,按理來說會十分需要楊宇霆這樣的軍師來幫助自己穩固東北王的地位。

但驕傲自滿的楊宇霆連他父親在世時,都會背着他搞一些小把戲,更别說他不在了,又怎麼可能會乖乖服從他這種小輩的指令呢?

張學良畢竟年輕,偶爾想偷懶,在辦公室偷偷睡懶覺,但是楊宇霆絲毫不顧忌他這個首領的顔面,竟然直接把他拽出來。

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并非真實原因,他除去楊宇霆,導緻了其棄守東北

而且楊宇霆後來竟然被日軍蠱惑,極力反對東北易幟,斷然拒絕參加東北易幟典禮的集體合影。在東三省的重大問題決策上,他仗着其是元老級别的人物,多次幹擾他的決策,和他唱反調,還與常蔭槐一同逼迫他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

萬般無奈之下,張隻能狠下心來,将他倆處斬了。

楊宇霆和常槐蔭的死也間接樹立了他這個首領的威嚴,讓那些不服氣的老将們開始慢慢收斂了一些可恥的倚老賣老的行為,也避免了自家後院起火。

晚年張學良的答案并非真實原因,他除去楊宇霆,導緻了其棄守東北

但是這樣一來,楊宇霆的死卻為他後來不抵抗日軍埋下了伏筆。楊宇霆作為曾經張作霖的得力幹将,如果他在那個時候依然在世,肯定堅決反對他棄守東北的決策,他斷然不會将張作霖和兄弟們拼命打下的天下拱手讓給關東軍。

另一方面,日方和楊宇霆打過很多交道,非常了解他的實力,對他也會有所忌憚,而張這樣一處決他就等于間接幫他們解決了眼中釘

他這樣貿然處斬兩員重要大将,也讓張學良在傳達放棄抵抗指令時,底下的很多部下由于懼怕他而不敢有任何異議,無人敢出來勸阻,這也間接緻使東三省被張放棄保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