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1949年12月,蔣介石遁走台灣。臨行搬空了國庫,帶走大量黃金、珍寶。另外,蔣介石還特别吩咐手下,帶走了幾位在國内有影響力的“大宗師”。

這些“大宗師”分别是:

孔門“三十一代衍聖公”、道教“六十三代張天師”、章嘉七世活佛,以及教育家傅斯年、畫家張大千

等人。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蔣介石以為把這些人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上,就可以在時機到來時,利用民間對他們的“信仰”跟崇拜來引導輿論,制造事端。

可他沒有想到,解放後的中國老百姓,思想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化變。新中國的人民,既不崇佛,也不信神,同時還要“打倒孔家店”……

這批“大宗師”除了搞學術、藝術的還出了點成績以外,

餘下的大多留在那個小島上,寂寞地度過了餘生。

一、末代“衍聖公”

蔣介石遁走台灣之時,第一個想帶走的文化名人,就是孔子的後代,也就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世俗國家,盡管國人有的信佛,有的崇道,但是總體上來說,二千多年來,中國人最信的還是“孔聖人”。

國家的立法、繼承制度,社會的道德規範,統統都是圍繞着孔子的儒家學說創立的。因為封建時代統治階級的推崇和神話,孔子和“儒家”基本被畫上了等号。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五四運動”前後,中國文化界有人

曾經想模仿西方的基督教,給中國創造一個全民信仰。當時定的名字就是“儒教”,

而孔子就是這個教派當仁不讓的開山鼻祖了。

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是深入中國人血脈裡面的。孔子的後代,在封建社會被朝廷封為“衍聖公”,他事實上代表着全民的精神偶像。

被蔣介石帶走的孔門第三十一代“衍聖公”名叫孔德成,出生于1920年,是孔子第77代孫。

孔德成去台灣時很年輕,才三十歲左右

他先是在台大當中文教授,同時搞“金文研究”。

後來,孔德成被調到台灣故宮的管理處當主任。

蔣介石一直都對他禮遇有加,不過時代不同了,他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2008年,孔德成去世了,就再也沒有“衍聖公”了。

二、章嘉七世

章嘉呼圖克圖

喇嘛教格魯派最大的轉世活佛

,蔣介石當年帶走章嘉七世其實别有所圖。1949年,西藏還沒有解放。當地人民因為曆史的原因,有着異常虔誠的信仰。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蔣介石以為拉攏章嘉七世,就可以借機挑起沖突,結果打錯了如意算盤。

由于海峽兩岸的封鎖,章嘉七世的影響力并不能波及他的出生地,後來他一直在台灣傳教。

1952年,章嘉七世率台灣佛教代表團到日本,迎回來當年被搶走的玄奘大師頂骨,

算是為佛教和國家做了一件大好事。1957年,章嘉七世在台灣去世。

三、六十三代張天師

張恩溥是龍虎道第六十三代傳人,早在國民黨去台之前,就和蔣介石有勾結。

張恩溥一度打算利用國民黨的力量來推廣他的“天師道”,蔣介石則想利用道教達到他愚民控制的目的。

另外,有資料顯示蔣介石晚年迷信道士和風水學說。解放前夕,國民黨留在大陸的特務,也時常利用民間的“道門”搞事情。不過道教作為中國的本土宗教,傳承比較混亂。

早期道士在民間,就被分為帶發修行的“火居道”和出家修行的“全真道。到了宋朝時候,又出來一個龍虎山天師道。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龍虎山這一脈,曾經得到了趙宋皇室的認可,是以隻有它的傳承是比較有數的。

大概就是父死子繼,依靠血脈來傳承。

有鑒于“天師道”在南方民間的影響力,

蔣介石敗退台灣的時候,果斷帶上了它的第六十三代傳人張恩溥。

後者一開始也雄心勃勃,在當地做道教協會的負責人。

奈何台灣本地也有好幾個道教分支,大家誰也不服誰,是以沒有成效。

五十年代末,張恩溥就被架空了

,不再負責台灣的“道教協會”事務,

隻有關起門來當居士

,于1969年去世。

四、傅斯年、張大千

傅斯年是民國時期的史學大家,他對中國史學界貢獻非常大。1928年前後,他曾經搞過一個“曆史語言研究所”,當時在他的手下招攬了大批的學界名流。

陳寅恪、趙元任這些人,曾經都是他所裡的人。

這個研究所,為中國的學術事業栽培了大批的優秀人才。

1949年傅斯年去台灣當了台北大學的校長,但是第二年就因為腦溢血去世了。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被蔣介石帶去台灣的這一票“大師”裡面,

活得最潇灑的還要數張大千。

他是一個畫家,本身不參與政治。1949年去台灣以後,第二年他就經過香港去印度新德裡舉辦了畫展。

随後與大陸方面有過接觸,有人勸他留在内地,但是他拒絕了。

1952年,張大千又遠遊阿根廷,遷居到阿根廷首都近郊

還受到總統夫妻的接見

。接下來,他又去了巴西。

之後二十多年時間裡,他每年都在周遊列國,從事他喜愛的繪畫工作。

直到蔣介石去世的第二年,張大千才舉家遷回台北

。餘生都在從事藝術工作,直至1983年去世。

結語

1949年,被蔣介石帶去台灣的這些重量級名人,事實上除了

張大千遠離政治,活得最潇灑以外,

另外幾位就沒有做出什麼“成績”。

蔣介石遁走台灣時,帶走了一群“國之大師”,這些人後來怎樣了?

傅斯年是因為腦溢血發作,1950年就去世了。

孔德成、張恩溥和章嘉七世窩在台北,可以說是“全無用武之地”。

宗教勢力在中國,從來無法淩駕于國家權力之上,更何況新中國成立之後。

這儒、釋、道三位“大宗師”的影響力

也就隻能局限于一座小島。

孔德成從一出生時起,孔門就已經沒落了。是以,在島上生活對于他來說,也沒有什麼不适應。他隻管埋頭搞研究,外帶教書育人。

章嘉七世似乎并沒有什麼大的野心,他隻管傳教。另外,他還順便做了一件“正經事”,那就是把玄奘法師的遺骨,從日本要了回來。

張恩溥的野心略有一點重,但是道門傳承,派系繁多,蔣介石讓他在台灣搞個省道教協會他也管不了。

1957年他還被架空了,最後隻能關起門來當“居士”,活得不太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