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1945年8月9日零時整(也就是美國向長崎投放第二枚原子彈的同一天),蘇聯百萬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淩厲攻勢,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70萬關東軍發起了全線總進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殲滅了侵華日軍的精銳部隊關東軍、摧毀了僞滿洲國。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蘇聯進軍東北,迅速改變了戰争态勢,我黨根據這一急劇變化的國内國際形勢,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朱總司令在1945年8月11日(也就是蘇聯出兵東北的第三天)向有關部隊下達了進軍東北的指令:

一、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現地,向察哈爾、熱河進發。

二、原東北軍張學思所部由河北、察哈爾現地,向熱河、遼甯進發。

三、原東北軍萬毅所部由山東、河北現地,向遼甯進發。

四、現在河北、熱河、遼甯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甯、吉林進發。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然而,搶先進入東北的并不是呂正操、張學思、萬毅所部,而是冀熱遼軍區下面的三支部隊,因為他們駐守的位置是最接近東北的位置,可謂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在接到進軍東北指令的8月13日,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李運昌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傳達中央、朱總和聶總的訓示,并組建東進部隊,分東路、西路和中路三路向熱河、遼甯、吉林等省進軍。

一、東路,是由我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唐凱率領,共有4000餘人,從冀東的撫甯地區出發,沿遼西走廊向錦州、沈陽方向進發。

8月16日,東路部隊出發,一路上且戰且行,8月30日出山海關,成為日本投降後的“出關第一軍”,9月4日到達錦州,接管了錦州城及遼西地區。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曾克林(1913年-2007年),開國少将。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唐凱(1916年-1999年),開國少将。

二、西路,是由我冀熱遼軍區第十四軍分區司令員舒行,政委李子光率領,共有2000餘人,從興隆、圍場地區出發,向承德方向向東北進發。

8月18日,西路部隊出發,沿興隆、承德、灤平一路前進,與多倫南下的蘇軍會師,解放了圍場、隆化等一大批縣城。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舒行(1910年-2001年),開國少将。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李子光(1902年-1967年),熱河、河北省副省長。

三、中路,我冀熱遼軍區第十五軍分區司令員趙文進、政委楊文漢率領,共有3000餘人,從喜峰口出發,向熱河的淩源、赤峰、朝陽方向進發。

8月17日,中路部隊從喜峰口向平泉、淩源、赤峰進發,8月20日與蘇軍會師,解除了僞滿武裝,接管了八座縣城。

日本投降後,搶先進入東北地區的我軍部隊是哪三支?

趙文進(1913年-1998年),開國少将。楊文漢(1908年-1997年),水利部司長。

在搶先出關進軍東北的三支部隊中,數東路軍曾克林、唐凱率領的十六軍分區部隊發展得最快,他們到了錦州後,主力部隊馬不停蹄,9月5日進入沈陽,一周後就進入了撫順、遼陽、本溪、鞍山等地。一個月後,部隊也從4000餘人,發展到了6萬餘人。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東北軍将領,抗戰時發動“九二二鋤奸”,臨終前率部起義

1943年,晉察冀第2軍分區各團的團長都有誰?1955年授了啥軍銜?

1943年,晉察冀第1軍分區下轄各團的團長都有誰?後都授啥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