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國軍上将,曾公開反對内戰,後因逃避現實無奈出國,後來呢?

抗戰勝利後不久,軍委會裁撤了中印公路東段警備司令部,身為司令的黃琪翔回重慶,老蔣為了表彰他在抗戰期間的功績給他進行了加上将銜,但實際上也是撤銷了軍權。其實,黃琪翔并不看重什麼權位,他隻是希望經過了這麼多年抗戰後的中國,能從此開始休養生息,和平建國。

是以,他多次公開表示反對内戰,并對兩黨在重慶談判中達成的和平協定充滿了希望。

他是國軍上将,曾公開反對内戰,後因逃避現實無奈出國,後來呢?

但是,事情的發展并不是如黃琪翔所願。

老蔣一面在談判,一面又調集軍隊,準備大舉進攻解放區。黃琪翔不願參加老蔣發動的反人民的内戰,但他又無挽救辦法,隻能選擇回避現實,主動要求出任駐德軍事代表團團長。老蔣也非常讨厭黃琪翔不時地發表一些不符合黨國意志的政見,避免他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于是便同意讓他出使德國。

他是國軍上将,曾公開反對内戰,後因逃避現實無奈出國,後來呢?

說了這麼一大段,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黃琪翔是什麼來曆?

黃琪翔是廣東梅縣人,1898年生,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炮兵科畢業,1922年回廣東參加孫中山先生上司的民主革命。曆任粵軍團長、師長、第四軍軍長,先後參加了革命軍東征、南征和北伐,尤其在北伐戰争中,他與獨立團團長葉挺并肩戰鬥,下醴陵,克平江,直抵汀泗橋,并與葉挺一起成為獲少将軍銜的團長,成為北伐名将。

由于政見不同,黃琪翔與老蔣時不時地産生節奏的不合拍,是以在後來的事态發展中,他不得不流亡德國,在此期間提出了建立一個既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又不同于我黨的第三種政治勢力的政黨,就是後來的農工民主黨。

他是國軍上将,曾公開反對内戰,後因逃避現實無奈出國,後來呢?

黃琪翔回國後不久,正逢淞滬抗戰爆發,第十九路軍在淞滬抗戰中失敗後調到福建之後就發生了“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黃琪翔支援這一次行動,是以被選為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大家都知道這場所謂的“閩變”,馬上就熄火了,黃琪翔隻能再次流亡德國。

直到抗戰全面爆發的前一年,在德國的黃琪翔接到陳誠的電報,要求他回國參加抗戰。是以在陳誠的引薦下,老蔣先是委任他為中将高參,後分别是第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八集團軍總司令、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軍訓部次長、第二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副司令長官等職。

是以,從上面所述黃琪翔的過往看,他還是比較厲害的一個角色,而且黃琪翔這人長得也非常帥氣,有美男子之稱。

他是國軍上将,曾公開反對内戰,後因逃避現實無奈出國,後來呢?

1947年6月,為逃避現實而無奈出使德國的黃琪翔,後來的情況如何呢?

時間到了1948年秋,此時我軍正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對國民黨展開了全面的反攻。急火攻心的老蔣一份電報把黃琪翔召了回來。他向老蔣面述了當時的國際形勢,認為隻有和談才是出路,但老蔣的态度徹底讓他失望了。

當然,老蔣是不會放任黃琪翔和我黨走到一起的,就對黃說,你先到台灣去看看老朋友陳誠吧!陳誠也勸他,把家屬都接到台灣來。但黃琪翔知道,他這一生和老蔣的節奏總是不合拍,他們是不會走到一起去的。于是,回上海後便和家人一起去了香港,脫離了國民黨的控制。

他是國軍上将,曾公開反對内戰,後因逃避現實無奈出國,後來呢?

1949年8月,黃琪翔在我黨的安排下攜眷北上,參加了我黨的建國大業。他先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司法部長、法案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及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和秘書長等職。

1970年12月10日,黃琪翔将軍因病去世,享年72歲,令人痛惜。

更多精彩文章:

他是老蔣侍從室主任,因給延安送藥品的飛機放行而撤職,後來呢?

抗戰勝利後,山東野戰軍第8師的團級幹部都有誰?後都是啥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