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笨人”曾國藩的“笨功夫”

“笨人”曾國藩的“笨功夫”

上一回筆者和大家分享了曾國藩考秀才,連考了7次才中。曾國藩自己總結認為自己是個笨人,但他也總結了自己正因為自己笨,卻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才讓他在考取秀才後又中了舉人,然後走上仕途,一發不可收,成為清末一個不可小噓的人物!

“笨人”曾國藩的“笨功夫”

對于這段屢試不中的曆史,曾國藩後來回憶道:“餘……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進,未嘗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試場之詩文太醜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也正因為這段屢試不中的曆史,養成了他獨特的人生哲學:“尚拙”。他說,“天下之拙,能勝天下之巧,”意思就是說,辦事笨拙,才靠得住。

曾國藩作為一個“笨人”,凡事都肯下笨功夫,這當然取決于他的勤奮、吃苦和踏實的精神。如果你笨,還想耍小聰明投機取巧的話,結果肯定一事無成。後來,他也對此作了總結,發現笨人下“笨功夫”的好處很多,首先是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是以比别人虛心,更願意付出;二是笨拙的人從小就接受挫折教育,失敗總比成功多,是以抗“擊打”能力比較強;三是笨拙的人不懂得投機取巧,不會走捷徑,遇到問題隻知鑽研,做事也不會留死角。

“笨人”曾國藩的“笨功夫”

在清末,與曾國藩同時代的大人物中,他确實是最笨的一個。梁啟超就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并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如左宗棠雖然後來沒能中進士,但當初十四歲第一次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如胡林翼因為家裡不讓他過早科考,二十二歲才參加科舉考試,結果當年就中了秀才,接下來舉人和進士也都是一考即中。如李鴻章也是十七歲即中秀才。比曾、左、李時代稍晚的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十一歲中秀才,十六歲中舉人。

既然知道自己天性鈍拙,那麼曾國藩就充分發揮鈍拙的長處。

是以,他一生做事從來不繞彎子,不走捷徑,總是按最笨拙、最踏實的方式去做。涓滴積累,水滴石穿,追求的是紮實徹底,一步一個腳印。他做人講究“拙誠”,人以僞來,我以誠往,不玩心眼。他帶兵打仗講究“結硬寨、打呆仗”,從不憑奇謀詭計,隻憑“堅忍踏實,死磕到底”的精神和決心,滅了不可一世的太平軍。他的這種方式正如“重劍無鋒”,表面上看起來遲鈍,實際上鋒利無比。

“笨人”曾國藩的“笨功夫”

從曾國藩的人生曆程觀察,他的“笨人”笨功夫,卻讓他比上面所提及的幾位聰明人獲得了更大的成就,達到了“立功、立德、立言”的境界,值得我們後人不斷的學習。

延伸閱讀:

曾國藩父子同考秀才,父親考中,他不但落第還被公開點批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