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在美國:當“洋教授”的甜酸苦辣(二)

一份工作百人搶 當“洋教書匠”也不易

  我申請第一份教書工作時,正值美國經濟不景氣,失業率較高的時期(作者注:1992年)。 許多老美都不容易找到工作,更何況我們這些剛畢業的老外留學生呢。記得開始找工作時,隻要在報刊、雜志上看到聘用計算機學科教師的廣告,無論工作是長期還 是臨時,不管學校是大是小,有名無名,也不管是遠在天邊,還是近在眼前,更顧不得工資待遇如何,統統申請,生怕漏掉一個可能就業的機會。

在美國,申請資料寄出後,如果收到的是回信,那就算吹了,表示用人機關已有其他合适人選,給你回信表示禮貌性的惋言謝絕。如果接到電話,那就有戲。說明聘請 機關對你感興趣,在電話中通常會商定下一步面談等事宜。記得在找工作的四個月裡,幾乎每天都有申請信需要處理,申請表格需要填寫。幾乎天天都守着電話,時 時盼着電話鈴響。開始聘請機關來電話時心裡緊張的都不敢接,生怕說錯了話,或沒有聽懂對方的話就所答非所問而造成壞影響。可越緊張就越容易出錯,甚至連同 學、朋友打來電話時,都聽出我的聲音不對勁兒,以為出了什麼事呢。“吃一塹,長一智”,後來幹脆假裝家裡無人,啟動留言機,把對方的話錄下來再說。記得有 一次錄下了從德州某個大學人事部門打來的電話。我和妻子把這段錄音反反複複不知放了多少遍,還請來留學生中公認英語出類拔萃的同學來聽,愣是聽不大懂對方 有濃厚南立口音的英語,最後隻好請來班上一位從南部來的黑人同學,才破譯了這段留言。

聽懂了對方的意圖,在回電話之前,把怎麼說都寫下來,反複朗誦,并背給妻子聽,直到滾瓜濫熟,沒有什麼明顯的錯誤為止。有時來電話的不是人事部門,而是系裡 的負責人,回電話時必須格外小心。尤其是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更要注意,千萬不能出錯。因為大多數中國留學生申請教學工作,用人機關擔心的不是業務水準和專 業知識,而是英語聽說能力,開始找工作時沒有經驗,有一天早晨還睡得稀裡糊塗,被電話鈴吵醒。以為是朋友打來的,一接電話才知道是東部某大學計算機系主任 打來的電話。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與他交談了十幾分鐘。從為什麼申請他們學校到對計算機學科在教學和科研上的想法和打算,他把我問了個底掉兒。最後對方 也意識到此時是中部時間淩晨6點 多時,才說了句道歉的話,說是以後再找我談。結果後來便杳無音訊了。有了這次經教訓後,我們堅決實行錄音政策,即使半夜來電話,也由妻子先接,以防萬一。 積累經驗後,我把電話面談中可能問及的二十多個問題,列了一個清單,輸入電腦,并對每個問題的回答也打入電腦,還請系裡的教授過目修改。整天手執一份列印 稿,一有空就溫習,對各别的詞還注上發音。試圖把它們都背下來,以便回電時流利作答。(待續)

本文轉自高永強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qgao/169938 ,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