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選為面談者之一,隻能說是激烈競争高潮的剛剛開始。面談中的表現如何,直接關系到申請工作是否成功,因為招聘委員會和校方要從八位面談者中最終選擇一位申請人。當然面談中會包括許多人為因素(如:是否喜歡你這個人等)和臨場發揮情況(如:問題正好是你熟悉的)但申請者能被選入面談,說明招聘機關認為你是這一個職務的合适人選,面談是要從各方面确切證明你是勝任這一工作的并且能與同僚融洽相處的最佳申請人。
面談一般需要一小時左右,其中包括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教學示範。招聘委員會的五個人首先對你進行輪翻“轟炸”,按照事先列印好的問題輪流提問,并由你控制好時間回答。為了競争的公平性,所有面談者都被問及相同的問題,而且事先都是保密的。這些問題一般包括你為什麼勝任這個工作,教過哪些課和怎樣教的,怎樣提高和改善教學,怎樣更新專業知識,以及怎樣處理師生關系和同僚關系等。
教學示範的主題一般由面談者從事先指定的,與所教課程有關的三至四個題目中任選其一。示範過程中,聘委會成員也按照事先拟好打分标準,對講授是否清晰易懂,組織是否有條有理,與聽衆是否有讨論交流,示範中是否使用新教學技術如電腦,以及掌握時間等方面一一評分。
在我經曆的教學示範中,也有一些學校别出新裁。例如有些學院讓你去教室給學生實際上一堂課,聘委會的成員和在座學生給你評分。記得有一所大學,在我面談完之後第二天,聘委會的頭即打來電話,我十分興奮,以為他們選中了我。但來電卻是壞消息:我落選了。對方一再解釋我是一位出色的候選人,并預祝我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當我問及能否告訴我為什麼會落選時,起先說這個問題他不能講,但我向他解釋再三,我之是以問這個問題,是為了今後改進面談,決不作為其他用途時,他告訴我在教學示範時,其他申請人在回答學生的問題時,首先問學生的名字,在回答中亦重複這個學生的名字,如,“這個題提得好,斯帝·芬妮……”。這雖是細微的地方,但顯得親切有方,容易使學生接受。這使我深深感受到競争激烈的節骨眼上,細微之處也會舉足輕重。也使我認識到問題雖小,但卻反映了中西文化和風俗習慣上的差異。
還有一所私立大學把申請人的教學示範當作一次學術活動,在校園中到處張貼廣告,上曰某某博士來校作某個專題的學術報告,号召所有感興趣的學生和教職工參加,并把地點安排在全校一間最大的階梯教室裡。
我還經曆過另外一個社群學院别開生面的面談。除教學示範外,聘委會的成員還要把你帶到一間事先設計好狀況的計算機室,限你十分鐘之内找出某台電腦的問題所在,并加以解決。然後根據你解決問題的方法。速度和程度,逐項給你評分。
當然以上所介紹的這些面談中的花花點子,屬個别現象,大多數院校都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示範。面談全部結束後,聘委會成員根據諸方面評分統計,一般選出分數最高的三名候選人,報至校方,由校長和主管教學的付校長最後決定雇用誰。在此之前,三位候選人還要一一與校長,副校長面談一次。所問及的主要是學校使命和你自身成長的利害關系,教師的職責和你對将來學科發展的打算,以及工資待遇和福利等。有些規模較大的學校,在與校長面談前,還安排一次與學院院長和副院長的談話,内容大都涉及晉升,工作量,教師評估,以及管理方面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我一路沖殺,經過重重篩選,有幸成為三位候選人之一。在與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面談時,他一見面就開門見山地問我“請說服我為什麼要雇用你而不是别人?雇了你後你能為我們這個學院帶來什麼貢獻或值得傲驕的事?”幸虧我對這類問題早有準備,這種劈頭蓋臉,咄咄逼人的提問并沒有難倒我。回答時開始略有緊張,但很快适應了環境,便從我掌握最新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工作領域工作經驗,更深體會和了解學生尤其國際學生的問題和解決方法,頂尖科研題目和成果,以及對教學的兢業和獻身精神諸方面一一作答,侃侃而談,最後這所學校終于雇用了我。
努力發掘自己的存在價值,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絲毫不要掩飾地推銷自己,是在美國找工作激烈競争中成功的要訣。如果你仍然按照國人文化傳統中的謙虛謹慎,含而不露,或在對方贊賞你時說“我不行,你比我強,我應好好地向你學習……”等中國傳統中表示謙虛的客套話,在老美這裡絕對行不通,肯定會産生誤解。對方真的以為你不行,或者至少認為你這個人連這點兒起碼的自信心都沒有,成不了什麼氣候,而叫老美小看。(待續)
本文轉自高永強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yqgao/174451 ,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