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時,老蔣曾用60萬把他從孫殿英手裡贖了回來,他是誰?後來呢?
他叫張钫。

對于他,現在已經是無人知曉了,可是在抗戰之前,他可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他曾是河南省主席、第二十集團軍總指揮、陸軍上将,他與老蔣還是在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炮兵科的同學,在抗戰之前他們倆人的關系是相當的鐵。
說起這張钫,他是河南新安人。他少時可頑皮得很,有一次,他把教他的先生氣得大罵其是“朽木不可雕也”。他倒好,一句話頂過去差點把先生頂背過氣去,他說,雕朽木者,庸匠也。
後來這張钫考入了陝西陸軍國小堂,後又考入了保定陸軍速成學堂炮兵科,并在那裡與蔣介石成為同學,還加入了同盟會。軍校畢業後的張钫積極參加反清活動,成為了新軍中革命黨人的主要上司。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入陝西後,張钫等在陝革命黨在10月22日發動了西安起義,以呼應武昌起義。起義後張钫任秦隴複漢軍東路征讨大都督,與清軍在潼關發生激戰,潼關三失三得,在張钫的率領下終于保住了陝西東大門,張钫也是以一戰成名,成為陝西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将領。
民國建立後,張钫任陝軍第二鎮統制,後來改稱為第二師師長。袁世凱當政時,因反袁被遭關押,直到袁世凱垮台,才被釋放;後又遇張勳複辟,他出任讨逆軍第一支隊司令,可惜不久被人打壓,不得不離開陝西。
張钫是同盟會的元老,在北伐開始後,他堅定地站在了孫中山先後一邊,協助北伐戰争;再加上他與蔣介石又有一層同學關系,是以他曾被南京政府任命為河南省建設廳廳長等職務。
1930年5月間,西北的馮玉祥、山西的閻錫山及廣西的李宗仁,因不滿意蔣介石對地方軍閥武裝的改編政策而聯合起來,對武力對抗中央改編,于是中原大戰爆發。
張钫是陝西辛亥革命的元老,在西北軍閥系統内部有很高的威望和人脈,是以受老同學蔣介石的委托,以二十路軍總指揮的名義代表中央去馮玉祥部搞策反工作。
張钫接受老蔣的委托後,他先是拿下了韓複榘,後又跑到孫殿英部,對孫進行收買。不料這消息被馮玉祥得知,馮立即電令孫殿英把張钫扣押,老蔣得知後也馬上電令孫殿英,說這邊願意出10萬現大洋,但必須保證張将軍的安全。
孫殿英是什麼人?他就是一個見錢眼開、有奶便是娘的人。那邊馮玉祥知道後,說我給20萬現大洋,你馬上給我宰了張钫。然後就兩邊互相喊價,沒幾天老蔣就把價格喊到了60萬現大洋,這才保住了張钫的性命,還把孫殿英給拿下了。
老蔣化了60萬現大洋從孫殿英手裡贖回來的張钫,後來更是放開手腳收買西北軍将領,他把吉鴻昌、萬選才、劉鎮華等各路十萬人馬收入老蔣帳下,馮玉祥自然一敗塗地。
張钫的二十路軍更是一度壯大到了8個師。由于張钫收編這些隊伍是魚龍混雜,烏龜強盜賊賴狸,啥人都有,于是也被人稱為土匪軍,張钫是以也得了一不雅的名号:"中原老賊頭"。
到1935年後,張钫在老蔣的心目中就開始慢慢失去了地位,沒有了可利用的價值,于是老蔣就給了他一個國民黨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的名頭後,就失去了兵權。
抗戰全面爆發後,受顧祝同推薦,老蔣任命了他一個第19集團軍總司令的職務,不過手下沒兵,讓他自己去河南招收10師的兵,可是經過幾個月的招兵買馬,上、下、左、右全是阻力,到頭來他還是個光杆司令。
張钫這才明白,原來是老蔣的國府不要他了,于是他心灰意冷,開始抽大煙、逛窯子、喝大酒,一心要做一個黨國的廢物。不過在場面上,老蔣還是要安撫他的,任命他做了軍事參議院副議長、國府顧問,還授他為陸軍上将,不能讓其他老東西傷心。
1949年12月,對國民黨早已經心灰意冷的張钫在四川郫縣随國民黨第二十兵團起義,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副館長、民革中央團結委員等職,1966年5月25日去世,享年80歲。
更多精彩文章:
他的代号是密使1号,赴台卧底前說:為人民做的事太少,後來呢?
他才能僅次于蔣百裡,曾幫老蔣赢得中原大戰,後為何要對他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