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中,有支被戰友稱為“三子部隊”的旅,為何被稱為“三子”

八路軍中,有支被戰友谑稱為“三子部隊”的旅。這支部隊為何被人戲稱為“三子部隊”呢?接下來就說給大家這是怎麼一回事。

八路軍中,有支被戰友稱為“三子部隊”的旅,為何被稱為“三子”

這支部隊,在八路軍中可是有着鼎鼎大名的部隊,它是由紅四方面軍第31軍改編而成的八路軍129師的主力386旅。386旅在抗日戰争中參加了長生口、七亘村、黃崖底、神頭嶺、響堂鋪等等這些著名的戰鬥,這個旅早期的旅長大家一定知道,他就是後來的開國大将陳赓,在這個英雄的部隊中,後來出現了很多個名将、猛将,比如李聚奎、王新亭、陳再道、許世友、周希漢、王近山等等等等。

說到這“三子”,你們可不能當年國民黨反動派腐敗生活的什麼“票子”、“娘子”、“房子”等方面,真正的革命人是不會追求這類腐敗的玩意的,386旅這個“三子”說的是這個旅的三個主要負責人,他們各有一個谑稱,分别為“瘸子”、“瞎子”和“瘦子”。

被稱為“瘸子”的是旅長陳赓。

八路軍中,有支被戰友稱為“三子部隊”的旅,為何被稱為“三子”

陳赓是1922年入黨的老革命了,黃埔一期畢業,然而為反封建反軍閥東征北伐,征戰沙場。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在賀老總的第2軍第3師第6團第1營任營長,後在南下廣州的會昌戰鬥中左腿負傷。雖經治療,卻留下終生的腿疾,走起路來都是一拐一拐的,是以在八路軍中落下了個“瘸子”的綽号。

被稱為“瞎子”的是政委王新亭。

王新亭出生于湖北孝感一個小工商戶的家庭,是以在年少時期屬于上得起學的人家,是以可能讀書不講究方法,把自己的眼睛讀成了高度近視,要不是一個副厚像啤酒瓶底似的深度眼鏡相伴,簡直就是個瞎子。是以,大夥都親切地稱他為“瞎子”。

八路軍中,有支被戰友稱為“三子部隊”的旅,為何被稱為“三子”

王新亭雖然視力不好,但絲毫不影響在日後的革命工作中,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分辨能力。他自1930年加入紅2軍後,先後擔任的都是政治工作,從指導員、政治部組織部長,到政治部主任,再到政委,他經曆紅四方面軍長征、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他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總是忠心耿耿,兢兢業業,堅持原則,顧全大局,襟懷坦白,光明磊落,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軍銜。

被稱為“瘦子”的旅參謀長周希漢。

周希漢是出了名的瘦,再怎麼大魚大肉也胖不了,是以 在軍中被稱為“瘦子”。

所謂“精巴幹瘦,武林高手”。周希漢在1928年革命後,在戰場是愈戰愈勇,無論是西征轉戰,還是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三路圍攻和反六路圍攻以及長征,和後來的抗日戰争、解放戰争中,他總是表現出無畏的革命精神。

八路軍中,有支被戰友稱為“三子部隊”的旅,為何被稱為“三子”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前指和北方局首腦機關正撤至卷嶼溝,但僅有一警衛營掩護,情況萬分危急。當在主陣地失守這一緊急關頭,在劉帥正愁手邊無兵可調之時,忽聞周希漢率部已經趕至羊兒嶺,與日軍接上了火。劉帥是以也舒了口氣說:“好了,這下是趙子龍來了。”

在後來的解放戰争中,周希漢率部參加了挺進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戰鬥、戰役,為打垮美蔣集團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周希漢被授予海軍中将軍銜。

綜上所述,八路軍129師的386旅之是以被人谑稱為“三子部隊”,是因為根據三位旅首長各的身體缺陷而起的。這在當代社會也許會被網友噴死,但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這種谑稱更是官兵上下一緻、親密無間的展現。是以,各位中如果有幸看到小文,希望大家不要噴小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