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年僅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後死于王耀武之手,否則必是大将級别

在我軍隊伍中,很多進階軍官都非常的年輕,可以說是年輕有為了,在這些年輕的軍官中,有一軍官最為突出,因為他在年齡很小的時候就當上了團長,不僅如此,而且我們敬愛的粟總還曾經在他就任師長職位的時候做過他的參謀長,而蕭勁光将軍也曾經還是他的政委,不得不說此人非常的了不起了,那此人是誰呢?這人就是尋淮洲。

他年僅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後死于王耀武之手,否則必是大将級别

尋淮洲是湖南浏陽社港人,13歲在高小讀書時就立下“将來與國家做些大事業”的志向,并在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中,積極參加兒童團、學生聯合會和農民協會等組織,參加反帝反封建活動,成為當地學生領袖。他在1927年就已經加入了共青團,由于他骁勇善戰,屢建奇功,16歲就光榮地入了黨,後來參加過五次反“圍剿”戰鬥和兩次入閩作戰,

他骁勇善戰,軍功卓著,是我軍軍官中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

尋淮洲在加入紅軍之後,在他21歲的時候就已經當上了紅軍第七軍團的的團長了,而且但是和他同級别的我們非常熟知的林帥、賀老總、彭老總他們三個都是大元帥,當時他們當上團長的時候年齡都要比他大一些,那時候他們都已經三十歲左右了。

他曾經還當過紅軍第三軍團第5師的師長,而且當時給他當政委的人就是大将軍蕭勁光,我們敬愛的粟總還是他的參謀長,這樣的履曆可以說是非常無敵了,真是擁有無上的榮光了,但是令人非常遺憾的是,這樣年少有為的青年卻早早的離開人世了,不然我們十大元帥之中肯定有他的一席之地。

在他還沒入黨之前正好趕上了湘贛邊秋收起義,那年他正好才15歲,起義自然需要招募大量的士兵,于是他就就入了伍,并跟随我軍隊伍一起來到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樣的經曆可以說非常震撼人心的了,他雖然年齡不大,但是經曆的卻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

他年僅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後死于王耀武之手,否則必是大将級别

他雖然年齡很小,是個乳臭未幹的毛頭小子,但是他的膽子卻和他的年齡成正比,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我軍由于非常缺乏武器裝備,于是他靈機一動,就盯上了和我們我軍作對的民團和一些富有的豪紳地主,企圖從他們那裡弄一些武器裝備回來。在那之後,他就盯上了一個豪紳,但是他手裡的兵力實在是不夠強大,因為他隻有一個排的兵力,而當時他盯上的豪紳家旁邊卻駐紮着一支國民黨軍隊,為了不引起軍隊的注意,他就一人隻身前往,偷偷地拿回了十支槍,不愧是藝高人膽大的他。

主席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非常地高興,更加器重他了,是以在後來他很快就做了紅軍第一軍團35師的師長,當時他也隻不過才18歲而已。

在後來的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我軍隊伍需要更多的人員壯大隊伍,是以他就跟着改任了紅軍第三軍團第5師的師長,而他身邊任職的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粟總和蕭将軍。

之後,紅軍第七軍團順利成立,他就又被改任為軍團的團長,這時候他才剛剛20出頭,非常年輕了,政委還是不變,還是蕭勁光,就在他們都以為他會有更加美好的的前途的時候,尋淮洲就不幸壯烈犧牲了,當時他才22歲,實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他年僅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後死于王耀武之手,否則必是大将級别

民國23年,當時正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尋淮洲接到了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的任務,原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任方志敏、粟總上司的抗日先遣隊中的十軍團19師師長,紅十軍團的之是以作戰失敗,紅十軍團的軍團長劉疇西的責任比較大,紅十軍團成立之後,第一場戰役就是譚家橋之戰,在譚家橋準備打敵人一個補充旅的力量,旅長是王耀武,當時劉疇西打算在譚家橋打個伏擊,但是在地形的選擇和戰鬥力量的運用上,他卻出了些岔子。當時開戰區域的選擇并不是一個最佳的伏擊的地域,再加上是部隊的使用不夠準确。他把重要的伏擊作戰任務配置設定給他指揮的20師和21師,但是打主力如果讓尋淮洲的19師打會更好,主力19師沒有放在主攻的位置上。戰術上實力,導緻失敗。

王的前衛團受到了攻擊,後衛隊立即補充,而且迅速搶占兩側的重要的地理位置,而後向我軍這邊壓迫,從敵軍來說,他的指揮動作是非常快,這一下我們吃了很大的虧,在這個攻擊之中奪占雙方的制高點,尤其是一個叫烏泥關的地方争奪成為整個戰鬥成敗的關鍵。當時19師是主力,但是19師出動太晚了,最後實在頂不住了,終于把19師抽出來,19師又經過行軍,然後補充攻擊地域,當時19師發動進攻時候為時已晚,尋淮洲作為19師的師長帶頭沖鋒陷陣。

他年僅21歲就當上了軍團長,後死于王耀武之手,否則必是大将級别

他奮力指揮,率領部下進行猛攻,将制高點迅速奪回,但肚子卻不幸中彈,血流不止,被送往醫院救治。但是由于傷勢非常嚴重,于16日犧牲,時年22歲。紅十軍團一共有3個師,師長尋淮洲、劉疇西分别戰死、就義,還剩一個胡天桃還被俘虜了。

戰勝紅十軍團的國民黨軍官王耀武在聽說尋淮洲戰死的消息後,還曾經歎息不能一睹尋淮洲的風采。

1938年5月,當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陳帥率部開辟敵後抗日根據地途經泾縣茂林時,特地到掩埋烈士遺骨的螞蟻山為尋淮洲烈士祭掃陵墓。他激動地說:“青山有幸埋忠骨。

尋淮洲同志是紅軍青年将校,以遊擊戰鬥著稱,畢生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英勇奮鬥,光榮犧牲。我們要完成其遺志,以東線勝利,驅逐日軍,回答先烈,庶幾無愧……”。

尋淮洲烈士英靈永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