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因抗擊匈奴有功而名垂青史,兩人攜手消滅了匈奴的主力。霍去病更是因為“封狼居胥”,一直被後世視為一代戰神。

不過,
當時的匈奴,其實并未被衛、霍二人“消滅”。漢武帝去世後不久,匈奴又開始紛紛南下,對漢朝進行試探性的騷擾。後來,匈奴人自己陷入了一場“五王奪霸”的局面,最終造成南北大分裂。
到漢宣帝中後期,
南匈奴的呼韓邪單于因為勢單力孤,主動依附漢朝
。多次進京面見漢宣帝,
并于漢元帝時期,在陳湯大破北匈奴之後主動向漢朝請求“和親”
,自稱要為漢朝守護邊疆。
一、昭君出塞的曆史背景
公元前五十二年,呼韓邪單于在匈奴内亂中被郅支單于打敗,于是打算投靠漢朝。呼韓邪親自到了五原郡邊塞,托地方官轉告漢宣帝:自己将獻上大量的珍寶,希望能在長安與漢宣帝見上一面。
第二年春天,在得到漢宣帝首肯之後,呼韓邪來到長安。
自稱是漢朝的藩臣,不稱自己的名字。送上了寶劍、安車、馬匹和黃金等貴重物品,
并上書說:希望可以把部屬遷到漠南的光祿塞居住
。
萬一他的部落被襲擊,便可以馬上退入漢朝,受到保護。
漢宣帝同意了呼韓邪的請求,派了一萬六千萬騎兵幫呼韓邪部遷到光祿塞,打跑了北匈奴的人。但是,呼韓邪隻是為求自保才向漢朝稱臣,是以漢朝當時的丞相蕭望之覺得,他以後可能會造反,應該多加觀察。
漢元帝登基的時候,郅支單于在上一年向西挺進,一舉吞并了三個小國。占領了原來匈奴的大部分地區,并在堅昆國的東部建立北匈奴。
公元前四十四年,郅支單于派使者到漢朝進貢,同時請求漢元帝放回他當人質的兒子。漢朝派谷吉為使節,護送王子回國。最後,郅支單于恩将仇報,殺死了谷吉等漢使。事後, 郅支單于害怕漢朝報複,一直躲在北方的王城裡不敢出門。
這個時候,
呼韓邪依靠漢朝的支援變得越來越強大,
不再害怕郅支單于的攻擊了。他的部屬提議北征郅支單于,收複領土,
最後在公元前四十二年打回了匈奴王庭。
再說郅支單于,本來因為殺了漢朝使臣躲在北方不敢動。結果康居國王主動聯系到他,兩國一起出兵滅了烏孫。
當時北方大部分地區被呼韓邪占領,郅支單于就留在康居稱王。還因一些小事就殺掉康居王的女兒和其它貴族,斬斷他們的四肢,又奴役康居人民為他建造宮殿。
漢朝派使臣去見他,郅支單于大概擔心遭到“暗殺”。嘴上說願意送兒子去當人質,但是死活不肯和使臣見面,讓西域都護“上書”和他聯系。
名将陳湯認為郅支單于态度嚣張,不除事後必成大患,于是上書朝廷攻打北匈奴。
陳湯和甘延壽于公元前三十五年領兵攻入康居王庭,割下了郅支單于的人頭,送回了長安。事後,陳湯講出了那一句著名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呼韓邪得到消息後,既開心又害怕
。南匈奴這些年在他的帶領下發展得越來越好,但是他也畏懼漢朝強大的軍事實力。是以在第二年又請求朝見,并
于公元前三十三年到達長安,提出“要做漢家女婿”。
二、“此和親”非“彼和親”
通過對以上曆史背景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
昭君出塞時期的漢朝,是東方實力最強大的國家。匈奴在公元前五十七年陷于内亂之後,幾乎從來不敢正面與漢朝爆發沖突。
直到公元前四十四年,郅支單于在北方建國後殺了漢使谷吉。事後一直龜縮于北部地區,眼睜睜看着呼韓邪壯大起來,一路打回王庭。
呼韓邪在漢宣帝時期就有意要依附漢朝,甚至能過一直“歸順”的念頭,隻是被部下勸阻。并且呼韓邪在第一次到長安面見漢宣帝時,就自稱藩屬,連姓名也不敢稱。南匈奴壯大起來後
,呼韓邪看到陳湯等人長途奔襲,輕易地就滅掉了北匈奴時,他内心其實是恐懼的。
是以漢朝派王昭君出塞,這一次“和親”和漢朝前期的和親意義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以前那是因為國家弱小,被迫地采取和親行為,這一次則是“恩賜”。
早在昭塞出塞之前,在漢宣帝的時候,劉解憂公主在烏孫當王後。後來,劉解憂和烏孫“狂王”失和,就與兩位漢朝使者合謀刺殺丈夫。
事敗之後,漢宣帝殺了兩個漢朝使者,劉解憂卻安然無恙,這就是因為她是漢朝的公主,誰也不能把她怎麼樣,而劉解憂最後也順利地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昭君出塞對于王昭君個人來說,是悲劇性的,但是對于漢王朝來說卻并非是屈辱性質的。
漢元帝時期地震、幹旱等自然災害頻發,國家還要不時平定隴西羌族叛亂,海南珠崖叛亂,國家邊境上的屯軍和百姓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漢宣帝的丞相蕭望之就曾經提到:軍事行動過後,必定出現災難。因為打仗的時候不能種田。再加上各郡太守和封國的管理者不稱職,地方風俗敗壞。
比如僅在公元前六十五年的一年之中,北部邊境上就發生了兩百多起弟殺兄,妻殺夫的事件。假如要征兵,這樣的人是不堪重用的。是以,漢宣帝和漢元帝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願意出兵打仗。
現在有呼韓邪願意“和親”,漢元帝就樂得讓已經半漢化的南匈奴來替自己守邊疆了。
結語
匈奴當年的領土範圍很大,漢武帝雖然把他們打怕了,但是衛青、霍去病去世之後,他們又慢慢死灰複燃了。隻是陰差相錯,他們在大約公元前五十七年進入了“五單于時代”,自己打成了一鍋粥。
不過,對于漢朝來說,進入南北分裂之後匈奴,當時隻是一個“隐患”。
因為北匈奴作戰的對象,自始至終都是南匈奴和烏孫、康居這樣的小國。
對漢朝唯一的一次“冒犯”就是殺了谷吉,并且從此以後,郅支單于害怕被漢使“暗殺”,再也不敢見漢使的面。
北匈奴被滅之後,南匈奴呼韓邪已經十分強大了。
呼韓邪的南匈奴漢化程度較高,他願意和漢朝修好,主動要求當漢朝的女婿,漢朝本來也不是好戰的國家,于是就同意了這一次和親,然後就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