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聯考”有加分項,也有減分項,部分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現代的聯考制度,有些地區的對于滿足條件的考生有加分政策,如競賽得獎、省三好學生等。其實,回顧古代曆史上的人才選拔機制,同樣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加分項目,同時,也有對應的減分項目。而部分項目堪稱奇葩,讓人看了哭笑不得!

古代“聯考”有加分項,也有減分項,部分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古時的察舉制、科舉制,其實就類似于今天的聯考制度,朝廷利用這些制度為國家挑選人才。但是,這些制度和聯考制度比起來,有個明顯差別的就是:不管是察舉制還是科舉制,最後起決定性作用的都是皇帝或者重臣的面試!既然是面試,那麼能發生變故的系數明顯就大了許多,而其中最容易給考生加分(或者是減分)的項目居然是:顔值和口語!

顔值的加(減)分

才華不夠、顔值來湊!比如西晉時期的美男潘安(現代人形容美男依舊會誇人:貌若潘安,這就足以證明這潘安的美貌是多麼的驚人),他在太學讀書的時候成績并不算是很突出。但是,因為他長得實在是貌美,是以被當時負責選拔人才的考官賈充一眼相中,随後就從學生直接變成了朝廷的進階官員。而潘安也拜他自己那張臉的顔值所賜,至少比别人少奮鬥了十年!

古代“聯考”有加分項,也有減分項,部分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當然,有了加分的例子,自然也就有減分的例子。比如三國時期的“鳳雛”龐統,司馬徽的那一句“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就知道龐統的能力與“卧龍”諸葛亮齊平。但是,比起諸葛亮被“三顧茅廬”,龐統的求職路卻是非常艱辛,先後遭孫權、劉備嫌棄,幾經周折才獲劉備的認可。而這原因為何?就是因為龐統長相太磕碜,是以很難在第一時間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欣賞。

古代“聯考”有加分項,也有減分項,部分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随着時代的前進,人才的選拔制度也越來越進步。到隋朝時,科舉制度出現了!有了科舉制後,制度雖然完善了不少,但以貌取人的皇帝依然不少!要不然,民間也不會有着探花比狀元更受重視的謠言!這不就是因為,在時人看來,探花的才華并不比狀元差,但是長相卻比狀元強嗎!在兩人才華相近的情況下,顔值高的人明顯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是以在朝堂上,探花這個第三名甚至比狀元這個第一名更受歡迎!這也能看出,古代注重顔值的人并不少!

口語的加(減)分

“說好國語,走遍全天下”,從這句俗語中,就可以看出說好國語對于交流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在古代科考制度中,這句話的重要性更是被展現得淋漓盡緻!試想一下,假如有十個考生同時被皇帝面試,但是有九個人因為語言交流有障礙,導緻皇帝根本聽不懂他們說了什麼,那麼如果你是皇帝,面對這樣十個考生,你會欽點哪位考生為狀元呢?而曆史上,也真有這樣類似的事情發生。

古代“聯考”有加分項,也有減分項,部分項目讓人哭笑不得

宋朝時期,有個少數民族的考生叫作陳元石,因為說的一口家鄉話,導緻考官根本就沒有聽懂這位考生想要表達什麼,是以這陳元石隻能是名落孫山。而與之相反的是河南考生鄭匙,因為口語出衆,加之本人才華也不錯,是以被欽點為一甲第四名。

在古代考試制度中,其他的奇葩加(減)分項目并不少,比如因為文字寫得實在好看,是以被考官格外看重,然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再比如,因為祖輩于國有功,是以子弟也能得到陰補。和現代嚴謹的聯考制度比起來,古代的科舉制度明顯水分很大,其中可供動手腳的餘地更大。對于古代的普通學子來說,想要出人頭地也更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