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黃埔2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後主席痛惜:給我3個師也不換

應該說,他是主席的第一個軍事搭檔。

他是黃埔2期生,秋收起義的總指揮,可惜在起義不久之後,為了掩護主席和起義部隊突圍,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當主席得知他犧牲後,痛惜不已。主席悲憤地說:還我總指揮!你給我3個師也不換啊!

那麼,接下來老丁就和大家說說他的故事:

他是黃埔2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後主席痛惜:給我3個師也不換

他叫盧德銘,是四川自貢人,出生于1905年。盧德銘在老家也算是個大戶人家,當他讀了多年私塾考入成都公學之時,正是我黨成立那年。是以,他在校期間就閱讀了很多進步的書刊,并為之進步的理論深受鼓舞,萌生了追求革命真理的思想。

1924年,19歲的盧德銘說服家人,來到當時國民革命的中心廣州,報考黃埔軍校。但是,他卻遲了一步,錯過了考期。幸好,他來廣州之前,得到了曾任中山先生秘書的李筱亭的舉薦信。于是,他直接找到了中山先生,中山先生一看,這小夥子形象不錯,就出了一道題為“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的考題。

他是黃埔2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後主席痛惜:給我3個師也不換

年輕氣盛的盧德銘,當然是意氣風發,揮斥方遒,于是便一口氣寫下了一篇激情飛揚、有理有據、忠膽畢露的答卷,中山先生讀後,非常滿意,并囑咐他日後一定要言行一緻,并直接把他推薦到了黃埔2期步兵隊學習。

盧德銘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自然不會辜負中山先生的期望,他在各個方面表現得都十分地出色并加入了我黨,畢業後還留校任政治部組織科科員,在東征時他還擔任過學生軍偵探長,率學生軍參加讨伐陳炯明的戰鬥,數次化裝潛入陳炯明軍偵察情報,為東征作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少的貢獻。

也正因為如此,當1925年11月組建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時,盧德銘調任到獨立團2營4連連長。北伐戰争時,由于他在平江、汀泗橋、賀勝橋戰鬥中表現優異,戰功卓著,晉升為第1營營長,攻占武昌後又升任為第25師第73團參謀長。

他是黃埔2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後主席痛惜:給我3個師也不換

後來,為了幫助第四集團軍張發奎組建總指揮部警衛團,在葉挺将軍的推薦下,盧德銘擔任警衛團團長。雖說這個警衛團直屬張發奎部,但該團的上司卻都是我黨的人,其團指導員辛煥文、參謀長韓浚、團副餘灑度(兼營長)、範樹德(兼辎重隊長),均為我黨黨員。

是以,當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後,警衛團也積極響應,隻是當他前往江西南昌參加起義時,結果因南昌起義失敗而南下時,與起義軍失去聯系,隻能改變計劃,将部隊帶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休整待命。後來,他們與餘贲民率領的平江工農義勇隊、蘇先駿率領的浏陽工農義勇隊會合,成立為江西省防軍暫編第1師。

1927年9月,按照“八七會議”精神,準備開展秋收起義,江西省防軍暫編第1師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轄4個團,主席為黨的前敵委員會書記,總指揮為盧德銘,師長為餘灑度,副師長為餘贲民,于9月9日如期發動秋收起義。

他是黃埔2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後主席痛惜:給我3個師也不換

于是,盧德銘也就成為了主席第一位軍事搭檔。

秋收起義一開始是摧枯拉朽的,盧德銘指揮的第1團一舉占領了朱溪廠,随即又越過修水準江邊界,又打下了平江的龍門廠,可惜的是到了第三天即9月11日,當他們在攻打長壽街時,卻遭到了從平江趕來的國軍1個團援兵和混入起義軍第4團的邱國軒叛軍的伏擊,起義部隊先後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面對起義的失敗,盧德銘全力支援主席提出的上井岡山鬧革命的主張。

9月23日,當主席率部向井岡山進發的過程中,卻遭到了江西軍閥朱培德和省第4保安團的尾随追擊。特别是擔任後衛的第3團被敵人包圍。當盧德銘聽到後面槍聲激烈時,為了掩護後續部隊上井岡山山,也為了主席的安全,他不顧勸阻,帶領一個連的兵力回來狙擊敵人,掩護部隊轉移。經過一場惡戰後,部隊突破了重圍,可惜的是盧德銘卻被敵人的子彈擊中右胸,壯烈犧牲。

當主席得知盧德銘壯烈犧牲的噩耗後,痛心疾首,痛惜喊道:“還我盧德銘!還我總指揮!給我3個師也不換你啊!”

他是黃埔2期,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後主席痛惜:給我3個師也不換

盧德銘犧牲時,年僅22歲,如果他不犧牲,後來至少也是元帥級的人物,可惜曆史不會重演。但盧德銘的功績是永不能言忘卻的,主席後來稱贊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新中中成立後,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