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過草地隻用了五六天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非戰鬥減員?

紅軍長征過草地,第一次是在1935年8月的下旬。

那是在中央紅軍的第一方面軍和第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以後,經過沙窩會議決議和夏洮戰役計劃,從1935年8月13日起,紅軍兵分兩路,左路軍由朱老總和張國焘、劉伯承帶領向阿壩進軍,右路軍由主席和徐向前、陳昌浩帶領向班佑進發。

1935年8月20日,右路軍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決定北上洮河流域,然後向東發展。然而既然定下了紅軍發展的方向是北上,但是從松潘北上的大路已經被胡宗南堵死了,紅軍若要繼續北上就隻有通過當地人稱的魔沼的、連鳥都飛不過去的松潘草地上過去。

紅軍過草地隻用了五六天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非戰鬥減員?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連接配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縱橫300餘公裡,面積約1.52萬平方公裡,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澤。水草盤根錯節,結成片片草甸,覆寫于沼澤之上。人行草地之上,須腳踏草叢根部,沿草甸前進。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則會愈掙紮愈深陷,直到被沼澤無情吞沒。再則草地區域氣候惡劣,晴空迷霧變幻莫測,溫差巨大,就算夏季溫度也在10度。每年的5月至9月為草地雨季,便使本已滞滿泥水的沼澤,更成漫漫澤國,飛鳥難度。除夏季有牧民在邊緣地帶放牧外,草地深處極少有人進入冒險。

紅軍過草地,盡管不是與敵人戰鬥,卻是與大自然在戰鬥,在與惡劣的大自然環境戰鬥,可以說紅軍過草地更是一次死亡行軍。

紅軍過草地隻用了五六天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非戰鬥減員?

最先進入松潘草地的是葉劍英帶領的右路軍先頭部隊——紅30軍的164團、265團,他們是在8月18日出發的;紅一軍團第4團則在8月21日從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的。紅一軍團直屬隊是在8月23日進入草地的,據後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的童小鵬在他的《童小鵬軍中日記》載:

“8月23日:很久以前就準備要過的草地,今天要開始向它前進了,大家都很想早點到達,嘗嘗草地究竟是一個什麼味道,巴不得一跨就過。 早飯後就戎裝出發了,從通哈龍道上二十裡便分路了,仍沿河而上,沿途仍見着高山樹林,天的确可惡得很,出發後不久即下雨了,未免知道我們要過草地而故意搗亂不成?因天雨氣候很冷,有些同志又沒有雨具來抵抗,是以因體弱而凍斃在路旁的倒有幾個……”

到8月28日,童小鵬他們才走出草地,到過巴西。雖然過草地的時間隻有五六天,但戰友們的死亡,卻讓他非常難過。

紅軍過草地隻用了五六天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非戰鬥減員?

後來經統計,過草地之前紅軍共有近2萬人,但過草地之後剩下1.3萬人。五六天時間内,在草地上紅軍損失了7000人。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是缺糧。是紅軍将士們饑餓導緻的,而導緻饑餓的根本原因是中央與張國焘在懋功會師以後有長達一個多月的争論,讓整個紅軍不得動彈,把這個本來就是缺少糧食的地方的糧食消耗殆盡,就是不過草地也照樣會餓死人。

第二個原因就是,這裡是海拔在3500米的高原地區,缺氧讓身體健康的人都難于長時間進行體力活動,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們長途行軍至此,身體本來就極度虛弱,再加上饑餓、再加上寒冷,身體已經無法承受如此之重,他們隻能卧倒在了這茫茫的草地之上。

紅軍過草地隻用了五六天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非戰鬥減員?

第三個就是精神問題。特别是一些掉隊的戰士們,在這個無人區行走時,會造成人的精神崩潰,失去信心,導緻死亡。

最後一個導緻紅軍減員的原因就是脫離紅軍而逃跑的人,這些人都是長征途中參加紅軍的,他們的革命覺悟遠不及從江西等地出發的老紅軍戰士,是以在遇到革命最艱苦的困難時期,就會受不了這種苦,進而選擇當逃兵,當然這隻是少數。

紅軍過草地隻用了五六天時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非戰鬥減員?

現在的松潘草地,經過了治理,到處開溝排水,草地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綠色的草原上到處可見白色的綿羊和黑色的牦牛,一批批的旅遊者來到松潘、紅原,沉醉在美麗的景色中。但是當年紅軍将士們可沒有這種閑情逸緻,在紅軍将士們眼中,這片草地就是一片死亡之海,隻有勇敢的人才能堅定地走過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