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問題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如果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解決它僅僅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可能有些問題永遠解決不了,但是我們最終知道它永遠解決不了也算是解決了問題。問題的實質其實是一種反差,也就是期望和實際的反差,這是好事,如果每件事都和我們期望的一緻,那麼我們的腦子裡面就不會有問題了,思維就僵化了。解決問題的本質就是縮小這種反差,其實是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結果向期望靠攏,第二種方式是期望向結果靠攏,還有一種是同時向對方靠攏。将我不熟悉的東西往我們熟悉的東西上靠攏,這既是對之前經驗積累的一種利用,同時又是一種新的經驗積累,這在軟體開發當中很重要。當期望和實際發生的一緻了,那麼問題就解決了。

     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你要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原因一定會導緻結果,這好像是廢話一句,然而卻是由因導果和執果索因的依據,發生了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找不到蛛絲馬迹解決它怎麼辦?找不到任何線索怎麼辦?這就說明執果索因行不通了,那麼由因導果就要使用了,其實這是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但是實際上卻很少有人使用,除了高中時我們解數學題的時候使用過,實際生活中很少有人使用。現有一個問題,程式崩潰了,但是調試環境中沒有gdb,沒有core,日志又幫不了忙,那怎麼辦,程式崩潰隻是一個結果,我們要找它的原因,很難,但是如果我們知道所有導緻程式崩潰的方式,那麼就可以手工的以這些方式觸發這個崩潰,然後觀察現象,如果現象和問題出現時的現象一緻,那麼就算是解決一半問題了,為何是解決一半呢?因為我們不能保證其它的原因不會導緻現象一緻的崩潰。另一半問題就好辦了,我們隻要能及時挽救就可以。

     為何我們社會上出了那麼多的專家和學者,卻沒有出現頂級的科學家,這就是因為這些所謂學者都是問題的解決者而不是發現者,解決問題是簡單的,隻要有問題,肯定會解決的,而且有那麼多現成的公理和經驗可用,這些學者的工作就是在現成的N個公理/定理中找出一個可用的,最後将這些東西堆積在一起即可,這在實質上和我們程式員複制粘貼代碼以及一些學生們引用名言警句以作文是一緻的,心裡完全沒有問題,隻是堆積一些現成的原因然後導緻一個結果,而從來沒有人會添加一個新的原因,這也決定了為何我們能将一個資料精确到很精細的地步卻從來沒有人能提出這個數字。我們的高鐵速度能重新整理世界紀錄卻不是發明火車的國家。

 本文轉自 dog250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dog250/127115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