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外包的發展,根本動力在于客戶對軟體應用的巨大需求。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外包業務向印度、中國傾斜,根本原因是看中了這些國家的低成本。有人說中國的軟體開發成本隻有歐美國家的十分之一。這就不難了解為什麼那麼多的軟體項目都拿到中國來做。
軟體外包由于需求旺盛,商機巨大,已經成為中國軟體公司的一口金礦。它必将催生一大批以軟體生産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
任何産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必然産生分工,從需求的出現,到産品的完成,行業的上下遊需要進行功能的細分,這是社會化大生産的規律。任何産業要發展,做大做強,必須形成符合産業規律的業務鍊條,建構産業生态環境。各企業共生、共榮、共赢,産業和企業才能迸發出無限的活力。
西安的軟體外包業發展可以說起步時間還不長,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陝西是個文化資源大省,但還不能說是文化大省。陝西的文化和智力資源必須經過精心的整合,才能形成合力和集團效應。隻有産生良好的口碑,才能争取到源源不斷的訂單,給企業提供持續發展的可能。畢竟,有人的時候沒活幹,有活兒的時候沒人幹,企業饑一頓飽一頓,時間一長肯定是營養不良,甚至關門大吉。
軟體外包的産業鍊,需要基礎設施、教育教育訓練、風險投資、政府服務、企業生産、客戶管理……等等的普遍配合和協調。任何一個薄弱環節都可能會影響整個鍊條的韌性和強度。
對于企業來說,首先要摸清西安地區各企業的家底。要知道有多少家軟體企業,各企業的優勢、技術特長在哪裡。隻有把自己的實力摸清了,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能成多大的事。低估自己,會白白錯失一些機會;高估自己,把牛皮吹破了,丢了信譽和口碑,對長遠發展也很不利。
西安企業應該紮堆,優勢互補,對外形成一緻的形象。對内,在合作的基礎上,形成互惠互利的關系。從接單到生産,到傳遞,形成一條龍服務。企業是共生的關系,而不是互斥的你死我活的關系。大企業掙大錢,小企業掙小錢,各取所需。
為保障企業聯盟的有序發展,完全可以建立松散型的企業聯盟,制定一些可操作的行業規則,在一個合理的架構下進行有秩序的合作和競争。西安的軟體外包産業需要一些負責任的大公司和企業家站在産業發展的前沿,高瞻遠矚,指點迷津,為大家領航。
本文轉自網眼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itwatch/286577,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