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ARTING

在西方藝術史上,有這樣一副藝術作品,它吸引着數百萬的粉絲為他“尖叫”,也一度引得人們紛紛變身偵探,開始研究其中的玄機。是的,沒錯!它就是文藝複興時期畫家達·芬奇所繪制的《最後的晚餐》。在這幅作品中,他描繪了耶稣請衆弟子吃飯,并告訴他們有人出賣了他的場景,那到底是誰出賣他的那個人呢?這個問題引得大家紛紛前去探究。不過我們今天要講的并不是《最後的晚餐》,而是它的後續:《猶大之吻》,想知道是誰出賣耶稣的嗎?趕快和我一起走進今天的藝術時刻吧!

說到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大家一定會想到很多人,例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正是有了他們的傑出貢獻,才讓文藝複興走向了藝術的巅峰時期。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從左到右依次為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同樣,在這個時期還有這樣一位畫家,他被人們稱作是“第一個舉起文藝複興大旗”的人,他就是喬托·迪·邦多奈。上一期我們認識了他關于親情的畫作《哀悼基督》,這一期我們要了解的便是他的代表作——《猶大之吻》。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這幅作品描繪了《聖經》中的一個故事:耶稣十二門徒之一的猶大,為了自己的利益,偷偷勾結敵人,出賣耶稣。在逾越節的前夕,耶稣請自己的十二門徒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說出他們其中有人出賣了自己。“做賊心虛”的猶大害怕被發現,于是提前偷偷溜走,出去之後馬上聯系敵人,并帶着大隊人馬回來捉拿耶稣,但前來捉拿耶稣的人并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耶稣,于是猶大就說到:那不如我們定個暗号吧!等下,我沖上去親吻誰,誰就是真正的耶稣。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就這樣,一隊人馬闖進了耶稣家,隻見猶大穿過重重人群,上去親吻耶稣,刹那間耶稣被兵馬重重所包圍,現場氣氛十分緊張。耶稣嚴肅的表情中帶着一絲甯靜,再反觀背叛者猶大臉上露出了恐慌的神情。故事到這,就要告一段落了。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出賣耶稣的人便是他的門徒——猶大!

這一幕被畫家喬托用畫筆描繪了下來,他将故事中的男一和反派置于畫中C位,突出主體地位。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仔細看,他在描繪兩位主角的時候特意将耶稣的整體身高比例刻畫比猶大高了一些,就是想以此來展現耶稣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及背叛者猶大的卑劣行徑,進而加深人們的認識。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在畫面色調的運用中,喬托也十分講究,他大量運用冷灰色色調,來鋪墊整個畫面背景,使人們從觀感上感覺到一絲壓迫與緊張的氛圍。

冷灰色調

在反派的衣服描繪上,他更是選取了一個十分醒目的顔色——黃色,整體看下來,顯得反派猶大在畫面中十分突出。這樣不僅為觀賞者帶來視覺沖擊,也更加具有社會意義。因為在當時的西方社會,人們認為黃色代表着背叛,是以這也是畫家喬托為何會選用黃色作為反派男一衣服主色調的原因。

3分鐘讀懂藝術|柯南上線,誰才是兇手?

時至今日,這幅作品依然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喬托不僅生動形象地為大家重制了故事中的經典場面,還将自己的想法不斷地注入在藝術作品中。同樣,通過這幅作品,也表達出了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鬥争關系。在喬托的藝術創作階段,他不斷地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宗教題材,使其最大化的展現出文藝複興時期的特點“人文主義”,除此以外,他開始推崇在二維平面上如何表現出三維空間,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透視學。

其實藝術創作的魅力就在于此,每一幅藝術作品都有它獨特的意義,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一千個觀衆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藝術作品中沒有好看與不好看之分,隻有見解不同,角度不同的賞析罷了。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也是人類差別于其他生物的進階所在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