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設計模式之十八狀态模式(State Pattern)【行為型】

一、引言

   今天我們開始講“行為型”設計模式的第六個模式,該模式是【狀态模式】,英文名稱是:State Pattern。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面向對象的OO世界,裡面都有一個東西,那就是對象。有對象當然就有狀态了。每個對象都有其對應的狀态,而每個狀态又有對應一些相應的行為,在不同狀态下,行為的的方式也是不一樣。如果某個對象有多個狀态時,那麼就會有很多對應的行為。那麼對這些狀态的判斷和根據狀态完成的行為,就會導緻多重條件語句交織在一起,并且如果添加一種新的狀态時,需要更改之前現有的代碼。這樣的設計顯然違背了開閉原則,狀态模式正是用來解決這樣的問題的。

二、狀态模式的詳細介紹

2.1、動機(Motivate)

   在軟體建構過程中,某些對象的狀态如果改變,其行為也會随之而發生變化,比如文檔處于隻讀狀态,其支援的行為和讀寫狀态支援的行為就可能完全不同。

   如何在運作時根據對象的狀态來透明地更改對象的行為?而不會為對象操作和狀态轉化之間引入緊耦合?

2.2、意圖(Intent)

   允許一個對象在其内部狀态改變時改變它的行為。進而使對象看起來似乎修改了其行為。                                      ——《設計模式》GoF

2.3、結構圖(Structure)

C#設計模式之十八狀态模式(State Pattern)【行為型】

2.4、模式的組成

    可以看出,在狀态模式的結構圖有以下角色:

    (1)、環境角色(Context):也稱上下文,定義用戶端所感興趣的接口,并且保留一個具體狀态類的執行個體。這個具體狀态類的執行個體給出此環境對象的現有狀态。

    (2)、抽象狀态角色(State):定義一個接口,用以封裝環境對象的一個特定的狀态所對應的行為。

    (3)、具體狀态角色(ConcreteState):每一個具體狀态類都實作了環境(Context)的一個狀态所對應的行為。

     在狀态模式結構中需要了解環境類與抽象狀态類的作用:

     環境類實際上就是擁有狀态的對象,環境類有時候可以充當狀态管理器(State Manager)的角色,可以在環境類中對狀态進行切換操作。

     抽象狀态類可以是抽象類,也可以是接口,不同狀态類就是繼承這個父類的不同子類,狀态類的産生是由于環境類存在多個狀态,同時還滿足兩個條件:這些狀态經常需要切換,在不同的狀态下對象的行為不同。是以可以将不同對象下的行為單獨提取出來封裝在具體的狀态類中,使得環境類對象在其内部狀态改變時可以改變它的行為,對象看起來似乎修改了它的類,而實際上是由于切換到不同的具體狀态類實作的。由于環境類可以設定為任一具體狀态類,是以它針對抽象狀态類進行程式設計,在程式運作時可以将任一具體狀态類的對象設定到環境類中,進而使得環境類可以改變内部狀态,并且改變行為。

2.5、狀态模式的代碼實作

    狀态模式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的例子,例如:在我們上網購買商品的過程中,就可以檢視訂單的随時狀态。對于商家來說,訂單的狀态不同,也會允許客戶有不同的動作要求,比如:訂單在已經處于發貨狀态,此訂單是不能退貨的。如果訂單在備貨階段,客戶是可以換貨或者退貨的。如果我們的訂單已經發貨了,您就等着接收貨物吧,如果貨物有品質問題,可以拒簽,或者順利完成交易,今天我們就以訂單為例來說明狀态模式的實作。實作代碼如下:

三、狀态模式的實作要點:

    State模式将所有與一個特定狀态相關的行為都放入一個State的子類對象中,在對象狀态切換時,切換相應的對象;但同時維持State的接口,這樣實作了具體操作與狀态轉換之間的解耦。

    為不同的狀态引入不同的對象使得狀态轉換變得更加明确,而且可以保證不會出現狀态不一緻的情況,因為轉換是原子性的——即要麼徹底轉換過來,要麼不轉換。

    如果State對象沒有執行個體變量,那麼各個上下文可以共享同一個State對象,進而節省對象開銷。

   3.1】、狀态模式的優點

          (1)、封裝了轉換規則。

          (2)、枚舉可能的狀态,在枚舉狀态之前需要确定狀态種類。

         (3)、将所有與某個狀态有關的行為放到一個類中,并且可以友善地增加新的狀态,隻需要改變對象狀态即可改變對象的行為。

          (4)、允許狀态轉換邏輯與狀态對象合成一體,而不是某一個巨大的條件語句塊。

          (5)、可以讓多個環境對象共享一個狀态對象,進而減少系統中對象的個數。

   3.2】、狀态模式的缺點

         (1)、狀态模式的使用必然會增加系統類和對象的個數。

         (2)、狀态模式的結構與實作都較為複雜,如果使用不當将導緻程式結構和代碼的混亂。

         (3)、狀态模式對“開閉原則”的支援并不太好,對于可以切換狀态的狀态模式,增加新的狀态類需要修改那些負責狀态轉換的源代碼,否則無法切換到新增狀态;而且修改某個狀态類的行為也需修改對應類的源代碼。

    (3)、在以下情況下可以使用狀态模式:

           (1)、對象的行為依賴于它的狀态(屬性)并且可以根據它的狀态改變而改變它的相關行為。

          (2)、代碼中包含大量與對象狀态有關的條件語句,這些條件語句的出現,會導緻代碼的可維護性和靈活性變差,不能友善地增加和删除狀态,使客戶類與類庫之間的耦合增強。在這些條件語句中包含了對象的行為,而且這些條件對應于對象的各種狀态

四、.NET 狀态模式的實作

     狀态模式在Net裡面的實作還沒有研究透,如果以後有了新的學習内容,再補充進來。但是我感覺,這個模式可能在業務系統裡面有更大的使用。

五、總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了。由于最近感冒了,有幾天沒寫東西了。今天寫點東西,隻是寫的有點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