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醇是無糖食品中常見的替代糖
它因其低能量而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但它為什麼會引起腹瀉?
用糖制成的低糖食物可以放心地吃嗎?
長江日報記者就此征求意見
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
内分泌科副主任
↓↓↓
"好糖"有很多種
愛吃糖,是刻在人類基因上的
吃完碳水化合物後,腸道被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為人體提供能量,多餘的葡萄糖轉化為脂肪,成為人體的"儲備",對于缺乏穩定食物來源的古人類來說非常有價值。是以,當攝入糖時,人腦就會開始分泌多巴胺,令人愉悅,進而繼續消耗糖,增加脂肪儲備。
古代人類主要攝入更多的複合糖,其中大部分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現代人消耗更多更簡單,更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如精制米飯和白面條;果糖在水果,蜂蜜和高果糖玉米糖漿中發現;從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和牛奶中的乳糖。
随着食品工業的發展,合成糖的産生,逐漸成為食品工業常用的甜味添加劑——

根據規定,糖替代品也是安全的
月餅的腹瀉問題是什麼?
隻需添加一點糖,您就會獲得類似于蔗糖和果糖的甜味,但産生的能量較少。對于生活水準提高并需要控制脂肪庫存的現代人來說,由糖替代品制成的"無糖食品"是更好的選擇。
在超市裡,有專門的無糖食品櫃台出售零食和加糖飲料,在蛋糕店裡,一些糕點是用糖替代品制成的,在一些奶茶店裡,可以使用用糖制成的飲料。
"無論我買飲料還是零食,我都更喜歡無糖或低糖的食物。一直認為這種食物更健康,沒想到會引起腹瀉,留下隐患。"公民劉女士說。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可以了解的是,忽視用作蔗糖替代品的麥芽糖醇可能會導緻某些人的不耐受。
戴說,嚴格按照國家标準範圍添加糖類替代品,是符合食品安全的。但敏感的人應該注意控制他們的攝入量。
麥芽糖是糖醇,而其他糖醇,少量食用對血糖基本沒有影響,但不适合大劑量食用,一般建議在短時間内吃少于100克,多吃可能會引起腹瀉。
麥芽糖醇在人體内隻能被部分消化,吸收率很低,容易造成大腸滲透壓升高,導緻水分不易被腸道吸收。如果攝入過量,會引起胃痙攣和腹脹、腸道不适、腹瀉等胃腸道不适症狀。
幾種常見乙二醇替代品的耐受性從高到低不等:赤黴醇>木糖醇>麥芽糖醇>山梨糖醇
根據果殼的解釋,麥芽糖醇不僅會引起腹瀉,木糖醇、赤黴醇、山梨糖醇也會如此。然而,它們引起腹瀉的門檻值是不同的,有些高,有些低。無糖飲料中常見的赤黴醇類型最不容易引起腹瀉;
糖替代食品不等于健康食品
不能"開吃喝"
為了減少糖的攝入量,人類已經開發出替代糖。但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吃幾代糖也會對健康産生影響。無糖食品不能"開放食用和飲用"。
吃幾代糖會腫脹或腹瀉,用替代糖制成的食物可能會被誤認為"不發胖",導緻大量食物消耗,進而增加食物攝入量,留下體重增加的風險。
無糖食品也可能更"癡迷"于糖。大腦習慣于刺激高濃度的甜味劑,這使人們想要吃更多更甜的食物。
還有文獻表明,吃無糖食物也會影響胰島素和激素分泌,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并增加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
"無論是'糖'還是替代糖,多吃都不合适。戴偉提醒說,低糖月餅、低糖零食、低糖飲料等可替代食品,不能因為"無糖"而吃喝。
鮮豔甜美易隐藏,黑糖難防
這些日常食物是大"隐藏的糖"
而且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食物,還要注意控制攝入量。
谷物、面包、零食、飲料、酸奶等乳制品、餅幹、調味料和醬汁、幹果等水果加工零食、甜點都充滿了"隐糖",含有高水準的碳水化合物,容易出現血糖、脂質、尿酸等代謝異常和肥胖。
在飲食選擇方面,最好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膳食寶塔,均衡地配置設定主食、蔬菜、水果、肉類、雞蛋和牛奶,盡量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這是健康之王"。
記者|王春軒記者|李偉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