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供應鍊的成熟,折疊屏正步入密集釋出期,包括華為P50 Pocket在内,最近的一周就有三家頭部手機廠商釋出了折疊屏的相關計劃。但除了“炫酷”的外觀創新,應用的适配與生态建構才是決定折疊屏能否長期持續放量的關鍵。
中國移動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中國市場上已有350萬款App,但專門為折疊屏手機做适配的卻并不多。這是由于折疊屏手機銷售量太小,App廠商沒有充足的動力進行軟體适配,進而影響到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手機需要硬體、App打配合,才會有好的體驗,拉動手機銷量。現在,折疊屏最缺乏的正是配套的生态體系。”
從目前頭部廠商的動作來看,應用的适配與開發已經成為折疊屏研發中的重要環節。
某手機廠商的一名軟體開發人員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折疊屏應用适配是行業共同面對的艱難挑戰。
“以平行視窗為例,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應用分成左右兩屏顯示,但實際上每款APP都有自己的互動邏輯,有的APP是首頁在左屏,右屏為選中的商品細節頁面,有的APP邏輯則是首頁在左屏,右屏則直接進入商品購買頁面。”上述人員表示,軟體工程師隻能用一行行的代碼去告訴APP應該怎麼切換,從第一行代碼誕生,到最後成功引導APP切換邏輯,第一版的架構代碼就有兩萬多行,足見适配的難度。
對于華為而言,經過了三代折疊屏産品的更新疊代,軟體适配工作相較于其他廠商更為成熟,但如何結合“上下翻蓋”讓應用變得更加貼合折疊屏生态則成為了終端部門新的挑戰。
根據官方資訊,不同于直闆機,華為在此次折疊屏手機中嘗試引入了超光譜成像系統,而這套系統也為折疊屏生态的探索提供了支撐。

華為将P50 Pocket上的“華為鏡子”定義為“口袋裡的随身美膚專家”,可以提供防曬檢測功能以及AI測膚功能。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技術的支撐主要源于華為的超光譜成像系統,将塗抹後的防曬霜可視化成像,進而判斷防曬塗抹狀态。此外,華為鏡子還提供了曬斑檢測服務,通過AI測膚發現皮膚下層早期肉眼不可見的曬斑。
而普通的手機支付步驟非常複雜,但華為錢包可将銀行卡、交通卡、門禁卡、車鑰匙等直接搭載到了P50 Pocket上,不需要翻開手機以及打開應用,在折疊狀态下即可實作一碰智閃的刷卡體驗。而在支付環節,使用者隻需輕按兩下電源鍵(需将錢包版本更新至9.0.16.300及以上),外屏即可快速顯示付款碼供商家掃碼,實作支付功能。
這些功能的實作無疑也給了華為打造完整的移動生态系統更多的信心。
2019年10月上旬,2000多名來自于華為全球各地的工程師受“号召”集結于華為的東莞松山湖園區,這場後來被稱為“松湖會戰”的技術攻堅戰,被認為是華為成立以來會戰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最具有挑戰性的一次内部資源合作。合作的目的就是讓華為在無法使用谷歌GMS之後盡快打造出一個新的移動生态。
根據華為最新公布的資料,更新鴻蒙系統的華為裝置數已超過2.2億部,生态裝置出貨量也超過1億台,HMS移動生态也在通過在折疊屏等新形态終端上的不斷适配、磨合與探索支撐華為終端的繼續作戰。
從發展來看,開發者的創意需要更多新型承載體,而折疊屏也需要繁榮的應用生态,兩者的協同才能讓産業真正起來,而那時候的折疊屏才能算得上真正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