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導語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哈姆雷特的獨白道出了生與死之間的掙紮。

如今,

汽車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卻也讓人重新體味莎士比亞式的靈魂拷問。

昨晚,華為盛大的冬季旗艦新品發會布成為焦點。兩個半小時的發揮會壓軸好戲便是AITO品牌的汽車。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餘承東

華為消費者業務 BG CEO、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出場兩次:第一次花費約 30 分鐘時間,介紹了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并帶來 HUAWEI P50 Pocket 旗艦折疊屏手機;第二次出場,則是用時超過 60 分鐘,全面介紹了 AITO 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問界 M5。

“百萬豪車”的标準

30萬左右的價格

在釋出會上,餘承東一再強調,團隊是按照“百萬豪車”的标準打造新車。

新車基于HarmonyOS智能座艙打造,新車共推出3款配置車型,補貼後預售價為25萬-32萬元。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具體看,AITO問界M5基于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其1.5T四缸增程器,滿油滿電情況下車輛可實作CLTC工況續航1242公裡。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動力總成選用前異步交流電機+後永磁同步電機,組成的智能四驅組合,綜合峰值功率可達365kW,車輛百公裡加速4.4秒。新車還擁有5種駕駛模式、3種增程模式、4檔回收力度自由調節,滿足不同使用者對于駕控細節體驗的追求。

問界M5底盤結構采用全鋁合金底盤采用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獨立懸架,此外,20英寸高性能輪胎、博世iBooster智能刹車系統等也都提升了車輛的駕馭體驗。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餘承東進而表示,問界M5首次搭載全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艙,打破了不同裝置之間的資訊鴻溝,讓車輛與人、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進行無縫流轉的超級終端。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他還強調,AITO問界M5具有業内領先的語音互動、智能的小藝建議、極佳導航體驗的車載地圖Petal Maps、全能數字車鑰匙等諸多黑科技将汽車的智能化提升到新高度。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造車?不造車?

That is the question

昨日的新品釋出可能是百年汽車曆史上第一次由供應商“替”主機廠釋出新品。

AITO 是金康賽力斯不久前剛剛釋出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如此的操作背後卻是風雲湧動,山雨欲來。

去年12月,華為總裁辦專門發文,稱華為堅決不造整車,誰再建議造車,可調離崗位。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在目前階段,也許華為真的不想造車。一方面造車是件燒錢的事情,資金需求巨大。在華為手機業務遭遇美國制裁被卡脖子後,華為雲、數字能源等業務均需要資金支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今年年初表示“我們不可能簡單采取阿裡、亞馬遜……一樣的道路,我們沒有那麼多錢,他們有用不完的美國股市的錢。”

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地緣政治和合作夥伴關系,比如德國大力支援華為5G,是少數持支援意見的發達國家,但汽車同時也是德國的核心利益,華為不想動了德國人的“奶酪”,華為若下場造車則會威脅到現有的合作關系。

再有,就是一衆汽車主機上在華為上車的問題上态度是回避的,因為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算法、作業系統、資料等等是競争的核心,而智能化的硬體則是技術發展的基礎。在智能化硬體和軟體上都擁有足夠的實力與技術積累,是華為能夠快速切入汽車行業的重要抓手。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是以,“華為不造車”目前在内部與外部都是“政治正确”的話術,是符合華為現實利益的。

但是,沒有人會認為華為在條件具備後不會造車。到時,華為左手平台,右手生态,指揮雙手的是狼性大腦。真到那一天,恐怕主機廠想上位代工華為汽車,華為還要挑挑看呢。

其實,主機廠們心裡也十厘清楚。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就曾談到:“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供應商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樣會變成‘他是靈魂,我是軀體。我們不能接受。”

人事安排兵分兩路

從管理架構看,華為在汽車BU已經進行了人員架構的安排。逐漸把散落在各個業務群中的與汽車相關的部分進行整合。在整合後的汽車業務BU(Business Unit)下設若幹職能部門,有架構設計與內建戰略部、戰略業務發展部、政策與标準專利部、Marketing市場部、 MDC産品部和品質與營運部。車BU的CEO就是餘承東,并兼任常務董事。

9月,原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轉任BU COO,兼任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産品線總裁。此外,餘承東繼續擔任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王軍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發現,目前華為上車的兩個品牌分别是小康旗下的金康賽力斯SF5,上了華為的HI Car、電驅和智能音響。餘承東高調宣傳,但隻字不提極狐HI版。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金康賽力斯SF5

去年極狐αS上了HI全套解決方案:包括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雲,電動,網聯,雷達;而智能座艙方案則是鴻蒙車機,而非HI Car。

兩家車企都和華為合作,但技術沒有一樣是相同的。原因很簡單,賽力斯SF5是餘承東上司下的産物,而極狐αS項目則是由王軍牽頭做的。

目前,餘承東在華為整合後的汽車闆塊中話語權更大,他被認為是華為内部的“造車派”。

阿維塔的救贖

阿維塔品牌是長安集團與甯德時代和華為共同合資創立的新品牌。首款車型阿維塔11植根于CHN平台,也就是長安、華為和甯德時代共同加持。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其中長安持股39.02%,甯德時代持股28.99%,蔚來持股1.13%,剩餘30.86%的股份,将引入多家投資者,而華為則堅持自己隻提供技術、貼标(HI Car),不參股,避免被任何一個主機廠綁定。這種曲線救國進入汽車領域也許是華為無奈之選,以期打入一個缺口。

縱觀華為的汽車之路,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印象:華為進軍汽車行業并不順利,對外,保持隊形一緻,話術為堅決不造車。對内,華為鼓勵八仙過海,最後哪個方向最有希望,就會集中火力,形成突破口。

深度|華為造車,或者不造車,這是一個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