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藥易受"亂象在媒體曝光,引起社會關注。原來山藥呈黃褐色,稀釋後的次氯酸鈉漂白後,它亮起白色,然後用清水沖洗,白色如結似嫩。次氯酸鈉是84消毒劑的主要成分,對人體具有腐蝕性和過敏性。

圖檔說,勞工們正在使用起重機将山藥籃移動到藥水中。網絡圖
農産品賣得好,賣價會高,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近日,河北一對農夫夫婦收集了650公斤菠菜,賣給了當地一家小販,總成交價隻有15元。在當地超市,盒裝菠菜的平均價格每公斤4元以上,有的盒裝菠菜每公斤售價超過8元。除了中間通道成本外,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超市菠菜長度一緻,色澤鮮豔,是專門挑選好的賣好的裝箱。
為了使食品可供銷售,并延長保存期限,一些非法貿易商會在食品中非法添加一些添加劑,包括使用國家禁止的化學品。次氯酸鈉與山藥的"漂白"一樣,早在2011年就被國家質檢總局禁止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類似使用非法化學品的"美容"農産品不是一個案例。廣東某法院出具的刑事判決顯示,為了使去皮的芋頭、馬鈴薯色澤鮮豔,延長貯藏時間,被告違反了焦糖酸鈉、檸檬酸水浸泡後浸泡過的芋頭、洋芋,然後用于銷售。
即使是用于新鮮農産品的食品級添加劑,也缺乏一定的标準。不久前,許多蔬菜農場都出現了染色的韭菜。這些洋蔥已經使用波爾多液體進行了測試。這種化學品作為廣譜殺菌劑和保鮮劑廣泛用于農業生産,但對其在韭菜上的使用沒有規範或标準。
與正規包裝食品在生産中不同,包裝在各個方面都有明确的界定,農産品初級加工更加分散,隐蔽性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監管漏洞。對此,大型商業超、批發市場要嚴格控制進場,加強農産品進場檢測。市場監管部門要向前邁出一步,直接與農民和加工商對接,讓非法"美"農産品沒有生存餘地。
在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有關方面也要為消費者開展相關科普工作,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不僅要注重農産品的銷售、外觀,還要形成健康、生态的意識。通過對農業消費的正确認識,市場被迫做出相應的改善。
方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