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眼炸蛋糕,是中國天津的傳統特色,也是天津"三佳"之一,另外兩種是"狗不理包"、"十八街麻花",這三種優良的小吃,源遠流長,深受顧客信賴,至今仍是天津人的驕傲,今天我們不再提别的,重點是說耳眼炸蛋糕, 耳朵和眼睛和狗狗忽略的一樣,不是商店的真名,耳朵和眼睛早在一百年前,就是一條狹窄的無名小巷,形狀像人耳,又窄又長又彎曲,因為味道好,味道鮮美,便宜,在北門外的街道上獨一無二,人們願意購買, 然後老百姓開玩笑說:"炸蛋糕去哪裡買?""耳朵眼炸蛋糕走了!"慢慢地,人們會開玩笑地稱它為耳眼炸蛋糕。

創始人劉萬春,也是一個窮家出身,早年為了養家糊口,湊了一些錢,買了一盤小石磨、一鍋一推車,他和妻子和孩子一起,一些磨面條,還有面條,有的餡料,然後推車到服裝街上, 南門遍布大街小巷,現在都是油炸賣的,現在門前的耳眼炸蛋糕店,還有青銅雕像,還有磨,還有面條、油炸的過程,仿佛一年的場景重新出現,非常生動。
隻是靠賣點不好啊,每天都難以保養,劉萬春在車上挂着一張小小的木卡,每天沿街賣炸蛋糕,其實你也可以想象小商販,賺的是一筆硬錢,這時每天能賣二三十斤的油炸蛋糕, 按現在看來,雖然不大,至少有一隻小餓沒死,這是他最早的耳眼炸蛋糕的标記,生意馬虎,逐漸好轉。
近富家戶,人過生日,一場盛宴,借用"糕"字調和,采取吉利的"一步步崛起",但為炒餅打得名,人人都來排隊買,一時間生意太好了,劉萬春創造了炒餅,用糯黃米後水磨發酵, 并選擇等到紅豆煮沸去皮,加上紅糖汁炸成餡料,反複煎炸後掌握最佳時機,這使得它炸出的蛋糕非常有特色,酥脆、甘甜清爽,大家吃起來都贊不絕口。
耳眼炸蛋糕每家店都在排隊,9點前才炸不賣,來早隻能排隊等候,9點鐘正式開始銷售,3.5元一,煎炸的過程非常透明,是透過玻璃,消費者可以看到,先在低溫煎鍋裡再炒一遍,再在熱煎鍋下再炒一次, 然後可以賣,最好的生意,除了炸蛋糕,還可以有宴會。
現在的耳眼炸蛋糕,經驗豐富的公私合作,有一系列的改革,從單一口味變成多種口味,有豆腐餡、黑芝麻餡、月桂餡、紫薯餡、紅果餡、鳳梨餡、傳統餡料,價格有點貴3.5元一個,豆沙餡是最傳統的炸蛋糕。
來天津玩,買幾個油炸蛋糕味道真好,酥脆,香甜,尤其是紅果炸蛋糕,一口下來,就是酥脆的皮,甜芯攻克,口感豐富而不油膩,還有山楂的酸甜口感,月桂油炸蛋糕就更好了,香味不會太濃, 郁郁蔥蔥月桂花香,最後炸蛋糕的味道還是回味的,相比,更愛月桂花的味道。
畢竟天津是三佳之一,路過品嘗對,下午人少,早上人多,當然不算太晚,有些美味,會選幹淨,經典豆沙餡賣得最快,我會跟着每一次通過幾個給孩子,餡就夠了, 不是那種甜美的人,曲調很可口,真的老少都合适。
兩個炸蛋糕隻有7元,相比于天津另外兩個,絕對劃算,熱炸蛋糕剛出鍋,酥脆,一定要趁熱吃,為了欣賞它的味道,不愛吃甜食的我,第一次就墜入愛河。
這樣的油炸蛋糕,我們這裡也得賣,但是吃吃吃,畢竟味道還是一般,同樣是油炸蛋糕,人怎麼做到這麼好吃呢?同時具有黃、排骨、軟、香四個特點,老名鼎鼎的确屬實,當然是減肥的仙女,隻吃一個就夠了,畢竟是油炸食品,應該注意高熱量。
耳眼炸蛋糕已有百餘年的曆史,是少數幾個,能征服當地的小吃,嘗到外面的酋子,酥脆卻不硬,新鮮又幹脆的餡料,細膩又甜又清爽,香味四溢,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長時間存放,現在必須油炸才能吃, 想知道炸蛋糕到底是什麼味道嗎?我也看到你,親自去天津嘗嘗一嘗,那真是一種難以忘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