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心!别傷害深藏在耳朵眼内的“薄膜”

作者:文彙網
小心!别傷害深藏在耳朵眼内的“薄膜”

大衆對于耳朵的認識往往局限于頭部兩側的耳廓和耳朵眼,其實,在耳朵眼裡還有許多其他重要結構,比如耳朵眼最深處就是鼓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耳膜。

耳膜薄如蟬翼,約一分硬币大小,用于封閉耳朵眼的深處,将外耳道和中耳隔開。耳膜的主要作用是傳音,外界聲音通過外耳道進入内耳需靠耳膜的振動。振動帶動耳膜後面的聽骨鍊振動,進而将聲音傳入内耳。此外,耳膜還可防止水、異物等從耳朵眼進入中耳。

盡管深藏在耳朵眼内,耳膜還是會因一些因素影響發生病變甚至破裂,也就是耳膜穿孔。這些因素包括扇耳光、耳朵進水、異物侵入、中耳感染、中耳惡性良性腫瘤等。

耳膜穿孔有哪些危害

首先,耳膜的作用是傳聲。耳膜破了,多數情況會造成聽力下降。

其次,耳膜穿孔相當于家裡的門窗破了,如不及時修補,短期内就會有灰塵雜物飛進來。這雖然不至于造成大影響,但如果遇到刮風、下雨等惡劣天氣,雨水就會侵入,地闆、家具便容易受到損壞。中内耳損傷會進一步加重聽力下降,引起耳鳴,甚至形成膽脂瘤,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穿孔時間越久損傷越大。

最後,耳膜穿孔導緻中耳粘膜的濕潤溫暖環境消失,使得粘膜直接暴露于外界環境中,抵抗力大大降低,很容易繼發反複中耳感染,這種感染會加重中耳内耳結構的損傷。

耳膜穿孔多數情況能自己修複

耳膜穿孔後,一定要及時處置,急性穿孔可先臨床觀察三個月,看其能否自行修複。多數情況下,耳膜穿孔如果處置合理便可自己修複,盡管有時修複的程度并非完美,但依舊可以将中耳保護起來,避免反複感染,導緻中耳和内耳結構受損,聽力持續下降。

超過三個月,耳膜穿孔自行愈合的機會大大降低,此時需要耳科醫生進行耳膜修補手術。目前,耳膜修補手術已經屬于微創手術,基本沒有切口,術後便可自由活動和正常工作。手術取耳屏軟骨或軟骨膜修補耳膜,在内鏡下操作。術後幾乎沒有疼痛感覺,成功率也很高。

唯一的局限就是由于不能确定患者的配合度,手術必須在全麻狀态下進行。對于能高度配合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局麻下進行。

作者:韓朝(作者為複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

編輯:張鵬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