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再好的媽媽,也不能替代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知道,爸爸積極參與的童年,有治愈孩子一生的力量。

——虎媽

作者 | 藍精靈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訊,令人羨慕不已:

一個爸爸,帶着四個孩子、兩張桌子,人手一張書法紙,正在認真地低頭練字。

大女兒寫道德經,二女兒寫千字文,小女兒寫三字經,最小的兒子練控筆。

沒有手機、沒有電視,隻有安靜的陪伴和守護。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更難得的是,每天練完字,爸爸還會繼續陪孩子閱讀、輔導作業,無論晚上多晚睡,第二天早上總能準時早起陪女兒晨讀。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為了幫孩子擺脫枯燥的學習,爸爸一有時間就陪他們玩成語接龍遊戲,孩子們也是以認識了一百多個成語,幾個孩子學習成績也一直保持班級前列。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評論區中,網友們清一色的為爸爸點贊: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更有網友直呼:這樣的陪伴,比賺一沓鈔票給孩子來得更實在、更有意義!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說:

“童年的陪伴是孩子幸福的源頭,任何物質都撼動不了陪伴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在孩子的童年裡,最令他們驕傲的從來不是給他買的玩具有多貴,送他上學的車有多酷,而是爸爸陪他去了幾次動物園,踢了幾場足球,陪他做了幾次學校的手工。

爸爸的每一次陪伴,都會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是他們内心最富足的寶藏。

一個孩子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的堆砌和賺錢的多少,而是爸爸是否給予最用心的陪伴。

父親的重要性,媽媽永遠替代不了

作家劉繼榮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測試。

第一部分的題由孩子作答:

“父母中,誰教會你系鞋帶,誰帶你放風筝,誰告訴你摔倒了要自己爬起來……”

第二部分的題由家長選擇:

“孩子的心事會告訴誰,孩子的性格與誰相近,誰為孩子鼓掌最多……”

育兒路上大包大攬的劉繼榮,看着兒子和自己的答案都是清一色的“媽媽”,她心生甜蜜,以為自己是滿分的“超人媽媽”。

不曾想,她竟隻得了可憐的50分。

評語更是一針見血:“ 您的孩子,嚴重缺乏父愛,這将會影響孩子的心态,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

确實,她的孩子不僅内向,還很膽小。

她如夢初醒,開始放手讓孩子跟着爸爸去踩水坑、曬太陽、草地打滾、爬樹、抓魚……

短短幾周,孩子就變了,不再怕黑,不再怕蟲子,也不再動不動就哭了。

就像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的,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别的力量。

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的是不同的角色。

作為媽媽,總是有太多的小心,太多的不許,卻也把孩子保護成了溫室裡的花朵。

而爸爸帶娃或許粗犷,但卻在鬧作一團中釋放了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磕磕絆絆中長成了堅韌不拔的青松。

是以,孩子的成長路上,再好的媽媽,也代替不了爸爸的角色。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1個好父親勝過100個老師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爾弗說: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會一點一滴地滲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靈魂。

央視名嘴撒貝甯在談到自己的成就時,曾說:

“人生的路雖長,但關鍵的隻有那麼幾步,如果不是父親的及時引導和陪伴,我的發展不會這麼順利。”

小升初那年,撒貝甯因為0.5分之差沒考上重點中學,是以一蹶不振。

父親擔心他被成績“禁锢”,二話不說就帶着他去旅行,陪他認識知識以外的世界,并鼓勵他:

“你隻是沒發揮好,機會還是有的。男子漢大丈夫,咱不能因為一點挫折就退縮不前!”

在父親的啟迪下,撒貝甯重新振作了起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

從那以後,撒貝甯不僅擁有了積極向上的心态,也擁有了面對失敗時從頭來過的勇氣。

這就是父親帶給孩子的力量。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曾說:“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老師。”

好父親,是孩子成功人生的導師,會在孩子需要時,指引出正确的人生方向,塑造正向的三觀和堅毅的品格,幫他們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父親缺位,孩子一生“缺鈣”

李玫瑾教授曾講過這麼一個案例。

山東一位爸爸,為了給兒子一個好的物質條件,在兒子出生後就外出打工了。

轉眼十來年過去,父親還在上海打拼,警察局的電話卻打來了。

原來他的兒子在上海車站行竊,被人抓住了。

由于孩子才12歲,警察未作處理。爸爸把兒子領回家後,隻是恨鐵不成鋼地教育了他一番,又匆匆外出打工了。

警察局第二次電話打來時,爸爸在南京打工,結果兒子在南京車站偷竊被抓了。

爸爸不禁疑惑:為什麼放着好好的書不讀?跑這麼遠的地方來偷?

男孩淡淡地瞥了一眼父親,轉頭就對警察和盤托出:我在這個車站偷了×次,一共偷了×錢,按照法律規定,我不能判刑,但是我可以被少管所管教兩年。

警察聽完驚了,不辯解,不求輕罰,反而一心想進少管所,為什麼呢?

李玫瑾教授解釋,男孩這是向爸爸宣戰:讓你到處掙錢,你能到哪掙錢,我就到哪掙錢!

其實,在孩子内心,需要的不是錢,而是父親的陪伴。

父親,不是一個稱呼,也不是一個“取款機”,而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項兒童教育機構調查顯示:

中學辍學的青少年中,71%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

青少年自殺群體中,63%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

青少年殺人犯中,72%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

可見,父親缺位,孩子一生“缺鈣”。

那些缺失的父愛,最終都變成了孩子成長路上爬不出的坑。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父親的言傳身教

就是最好的學區房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很多父母為了給孩子上好學校,傾其所有買學區房,生怕孩子落後,結果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其實,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長的底色,優秀的根源。

深圳有一位爸爸,女兒正在上初一,成績中等偏下。

為了幫助女兒逆襲,他決定改造自己。

首先,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放學後保證10-15分鐘的交流,溝通女兒白天學到的知識點,讓女兒感覺到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另外,他還決定陪女兒再上一次國中,女兒的教材和練習冊他全備了一套,每天陪着女兒一起學,還堅持起得比女兒早,睡得比女兒晚。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除此之外,爸爸還戒掉了網遊,追劇,刷視訊,棋牌酒友,就為了一心一意陪女兒學習。

休閑時間,爸爸就陪着女兒閱讀各種課外讀物,一起聊書。

在爸爸的陪伴下,女兒期中考試擠進了班級前15,進步了10個名次,年級排名進步200個名次,可謂進步飛快!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心理學家曾總結出這樣一個現象:

同樣的一句話,如果由爸爸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力是媽媽的50倍。

在家庭教育方面,爸爸的優勢确實比媽媽更大,對孩子更能起到榜樣作用。

是以,爸爸們,别再說自己每天忙着賺錢,是為了孩子更好的發展了。

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學區房。

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是父親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

範津在《家庭教育·我的故事》中寫到說:

“父親最大的使命,不是制造一個生命,而是去陪伴一個生命,讓他在愛的環境裡健康成長。”

想要踐行好自己的使命,做個合格的父親,爸爸要做好以下三點:

1. 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

習慣的好壞,會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未來好與不好,關鍵就在爸爸。

中國科學教育研究院曾做過一個調查:

缺少父親陪伴的家庭,承擔教育的母親或者祖輩更容易出現心軟,包容,姑息遷就等現象,缺乏原則性,孩子的自律性是以更差。

想要孩子優秀自律,爸爸就要做好表率,從小為孩子培養好習慣。

每天關掉電視,安靜地陪孩子閱讀30分鐘;

陪孩子一起做家務,鼓勵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幫助孩子調整規律的作息時間,讓他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狀态。

當習慣根植在孩子的内心久了,就能凝結出無窮的力量和堅實的毅力,對抗繁重的學業和生活中的挫折,讓他們在成長的路上過關斬将、勇往直前。

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2. 陪伴孩子運動

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知識教育,也需要好的體育教育。

在生理上,爸爸的大腦前區和後區連接配接性強,運動神經更發達;

力量、活力、運動天賦、冒險精神等等,大多比媽媽更好。

由爸爸身體力行,率先樹立好良好的運動榜樣和态度,孩子更能體會到運動的意義所在,才會獲得更多收獲。

放下父親的架子,和孩子踢一場足球,比一場仰卧起坐,哪怕隻有10秒的平闆支撐,孩子也能從中體驗成功,品嘗失敗,學會從困難中站起來。

陪孩子運動,操練的不僅是強健的體魄,還有健全的人格。

兩者皆有,孩子才能在長遠的學業競争中堅持下來,在未來的人生走得更遠更穩。

3. 定期和孩子談心

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指出,高頻率的交談能讓孩子更聰明,不僅促進親子關系,也促進孩子的社交能力。

放下手機,定期和孩子談談心,唠唠家常,對爸爸和孩子來說,都是雙赢的。

爸爸們可以和孩子談夢想,談學校發生的趣事,甚至談對方的小秘密,哪怕是互相講段笑話,隻要爸爸認真回應和傾聽,孩子就能從中感受到爸爸傳遞出來的能量和滿滿的愛。

正如心理學家李松蔚說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你把他們從那個世界裡拽出來,而是父母走到他們那個世界去。”

如果小時候,爸爸不用心聆聽孩子的小事,長大後,孩子也不會跟爸爸講他的大事。

最後,分享一個前幾天看到的一個新聞。

校門口,男孩東張西望找家長,爸爸在路口的時候就一直朝他揮手,卻一次次被無視了。

直到爸爸走到兒子跟前,近在咫尺,兒子也愣是半天沒認出來。

原來爸爸在外務工,和兒子有半年多的時間沒見面了,這才疏遠了。

所有偉大的教育,都抵不過一個能陪伴的爹

看完心酸不已。

孩子的成長宛如一條單行道,完全不可逆,而父母和孩子又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離别。

仔細算算,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并不長,錯過了就再也彌補不回來了。

是以,有空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孩子吧!

哪怕每天隻是幾分鐘的溝通談心,幾分鐘的玩耍嬉戲,也勝過所有華而不實的物質補償。

不要讓爸爸,隻是孩子記憶裡的一團模糊黑影。

十年後,你不會因為少一小時工作而後悔,卻會因為沒多陪孩子一小時而遺憾。

*本文系男孩派原創,我家有男孩,成長交流平台,300萬精英家長都已經關注我們。

*本文圖檔部分來源于圖蟲創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