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古謝特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60%的土地是耕地,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農民。是以,那裡的土地受到嚴格保護,禁止破壞,傾倒重污染廢物将受到10年以上處罰和最低200萬盧布的罰款"
我對俄羅斯導遊蘭卡(Rankar)對印古謝特所說的話完全沒有印象,直到我到達北高加索山脈,我才發現這個非常特殊的國家是現代社會的一條清澈的溪流:一方面落後貧窮,另一方面是純粹的自然生态和幾乎苛刻的環境概念。

在從達吉斯坦到印古什的路上,蘭卡爾非常詳細地解釋了該國的曆史和現狀:大約8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早期),兩個河流域的納赫人逐漸向東遷移,其中一個遷移到高加索山脈北部,那裡的土着人民聲稱居住在西部城堡中,并因戰争而被迫遷移。
納赫人在這個山區看到了肥沃的黑鈣土,不僅帶來了更先進的農具和種植技術,還教會了山民如何利用陶器、石器等工具,非常受北高加索原住民的歡迎,進而與他們的婚姻融入印古什人。
有足夠的考古證據表明,印古什塔人早在6000年前就曾經使用馬軸,還學會了精制礦石中的金屬元素來製作盔甲、刀、餐具等,雖然人口雖小,但往往生活在山脈和設備較複雜的因素, 是以,因古謝塔沒有遭受太多的侵略和破壞。
古羅馬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前400年,在北高加索的山區就發現了這個國家,卻誤以為他們是傳說中的"阿蘭王國"(古羅馬神話中的一個王國),不僅沒有入侵北高加索,反而急于稱其為"禁區"。在阿拉伯人将伊斯蘭文化帶入高加索山脈之前,印古謝特人被溫和地異化為穆斯林,但他們保留了相當獨特的本土文化。
1239年,特穆埃爾軍隊直接抵達俄羅斯捷列克河畔,為了逃避戰争,定居在平原上的印古什人不得不傳回山區,建造大量的要塞和瞭望塔等防禦設施。然而,在避免了外星人入侵,但在18世紀因内部氏族的背叛而被俄羅斯占領後,野心勃勃的達裡爾河谷部落自願向皇帝伊凡·雷迪投降,帶領俄羅斯軍隊一路穿越印古什維克的數百個部落和村莊。
1832年,俄羅斯的羅森男爵奉命絞死印古什人,他在給妻子的一封信中吹噓說:"我每天可以摧毀幾個印古什村莊,我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占領印古謝切的所有高地,并殺死他們所有人。
事實上,羅森男爵對印古什人的屠殺隻是被指令采取行動,因為印古什人依靠山區不斷變化的氣候和地形與俄羅斯人進行"遊擊戰":軍隊過來撤退到山區,小軍隊回頭摧毀了俄羅斯人。
于是,疲憊不堪的俄軍幹脆實施了"滅絕制度",13000名士兵分成九條路,同時挺進沒有活口的山區,然後更溫順的哥薩克人和奧塞梯人強行動起來穩定後方。當時負責高加索地區的莫爾多将軍向沙皇報告說,這是一個勇敢的、普遍軍事化的民族,他們死了,不想被疏遠。
1858年,5000名印古什人參加的北高加索戰争,由土着人民發動,給俄羅斯軍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直接促使沙皇下令将印古什人驅逐到土耳其和中東沙漠,"穆斯林應該去穆斯林的地方"這句話誕生了。根據2012年解密的一些檔案,超過80%的印古謝特人在1865年之前被"自願"流放,隻有少數人活着到達土耳其,其餘的人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被送到中東沙漠。
其餘的印古謝蒂人沒有屈服,一路移動到高加索山脈的深處,在山脈的懸崖上建造了一座又一座清真寺,直到蘇聯成立才被允許回到原來的土地上。
在監獄日記中,保皇黨鄧内金較長的描述了印古謝特人和沙皇之間的恩怨:它是高加索地區最大、最團結、最強大的力量,由于種族和文化差異而被剝奪了土地。是以,他們向土耳其尋求武器援助,當車臣和蘇聯之間爆發戰争時,印古什成功地洗劫了捷列克銀行和造币廠,并與車臣和達吉斯坦一起宣布"北高加索山區共和國"。
1942年,當德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占領了北高加索的一半以上時,印古什人拒絕了車臣 - 德國聯合入侵的提議,并抵抗直到隻剩下兩個小城鎮,是以蘇聯人到達并擊退了德國人,其中一個被雙方占領了四次。為了感謝蘇聯人,成千上萬的印古什青年加入了蘇聯對歐洲的反攻。
然而,蘇聯不信任印古什人,印古什人當時計劃将領土南擴充到土耳其,而穆斯林印古什人被認為是一個潛在的威脅,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大量的印古什人和車臣人被派往哈薩克斯坦和西伯利亞,西伯利亞300年部分被記錄下來: 至少有一半的印古什丁在被驅逐出境期間死于寒冷,饑餓和疾病。
逃脫了驅逐出境的印古什丁再次潛入山區,與蘇聯人進行了數十年的遊擊戰,直到蘇聯解體,當時印古什切正式加入俄羅斯聯邦成為一員。今天,在偏遠的因古謝特山村裡,仍然有許多蘇聯時代的紀念碑,墓地等士兵。
從達吉斯坦到印古謝特最大城市納茲蘭的旅程大約需要六個小時,大約需要六個小時.m,大約在晚上8點以後到達,但街道上仍然有許多車輛和行人似乎與印古謝特的大小不符。
據官方資料統計,印古什共和國面積隻有4000平方公裡,其中森林和草原1400平方公裡,其餘60%的土地是耕地;
納茲蘭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1957年蘇聯帶來了數千名古拉格囚犯來建造北高加索定居點,該定居點花了十年時間建造,1967年更名為納茲蘭,1991年後成為印古什的首都,并在2002年被摧毀後将首都遷至新的馬庫斯市。
如果說城市的外觀,印古謝特最大的城市隻能說是俄羅斯的三四級,但細節的設計非常人性化,比如街道上到處都是飲用水。然而,導遊蘭卡很快就把冷水倒了過來:不是飲用水,而是洗鞋,這是因為印古塞特缺乏城市建設,大多數人住在農村地區,在那裡他們會攜帶大量的污垢。
第二天,在司機的建議下,我們拜訪了著名的印古什學者羅格(Rogge),他的著作《印古什文化》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并在歐美30多個國家銷售。
在Rogge阿姨的描述中,印古什文化不僅悠久,而且非常獨特,融合了土著和穆斯林文化的優勢。由于俄羅斯對出版物的嚴格控制,作品的出版量大大減少,羅格姨媽保留了我最想知道的印古謝蒂習俗的完整手稿。
經過四個小時的交談,我對印古什特不被其他伊斯蘭國家承認甚至排斥的原因有了一個大緻的了解,比如印古謝特的傳統婚姻,人們不承認穆斯林男女是父母包辦的,當印古什男人向女人求婚時,女性父母必須征得女兒的同意才能做出決定, 而第一次見面必須有許多親戚朋友陪同。女孩同意見面直到婚禮,但并不孤單,婚禮當天,女人的親戚朋友會被射殺給新娘,嫁妝送到新郎家,新郎要提供至少1隻羊作為新娘的公款給女人的親戚朋友,宴會上還會出現穆斯林禁止喝酒的情況。
一天快要結束時,羅格姨媽告訴她:明天會有一場大型的穆斯林集會,你可以去參觀。事實上,第二天,我們看到一場反彈,不是為了趕上市場,而是為了反對俄羅斯聯邦和車臣之間的土地交換協定,他們認為該協定不利于印古什人的利益,是以發起并平靜下來。
這種靜坐曆史悠久,正如羅格姨媽所說,印古什原來的面積應該是目前的26倍,其中近一半被車臣占領,其餘被俄羅斯聯邦和北奧塞梯瓜分。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印古什人并沒有拿起武器,而是用靜坐抗議,這是世俗化的代表。當然,有些人認為這樣的集會是軟弱的表現,畢竟,因古謝特是俄羅斯聯邦最弱的成員。
為了體驗印古什蒂的傳統文化,我們拜訪了阿姨推薦的廚師La Soto,并見證了印古什蒂傳統菜肴的制作過程,首先是肉香山羊羊肉洋芋鍋,既可以覆寫米飯也可以作為主菜,另一種是印古什牧民的"太陽糕",将雞肉混合成奶酪, 香草、野菜等油炸成味道,放入烤餅中做餡料再烘烤3-4小時,據說印古什蒂牧民經常驅趕牛羊到離高山草甸幾十公裡的地方,一次帶一塊烤餅,吃完曬去水分, 是以得名"太陽蛋糕"。
除了美味的食物,我還注意到拉索托說了一句話:這鍋蛋糕的成本約為300盧布。按照當時的匯率是30元,這也讓我對印古塞特的生活價格進行了一次調查。
是以,這次旅行讓我看到了一個極其罕見的現象:人口超過10萬的納茲蘭有八個大市場,每個市場出售的商品與目标商品不完全相同,例如Market 2,這是穆斯林,據說大部分是從土耳其進口的。
市場3以格魯吉亞水果和蔬菜為主,價格普遍較低,市場4、6和7是俄羅斯和車臣商品,主要是當地及周邊的肉類、水果和蔬菜,由于價格略高(藍莓550盧布/公斤,蔓越莓230盧布/公斤),也被稱為"貴族市場",這裡基本上是經濟水準較高的非穆斯林。
令人驚訝的是,格魯吉亞市場誕生于1920年,當時當地老年人普遍認為,在格魯吉亞和俄羅斯之間的戰争期間,Ingushetin有一個"和平市場",雙方的士兵和當地居民都可以購買必需品,是以他們發展了用瓶子和罐頭填充食物(易于攜帶并防止變質)和無兒童的做法, 比如一罐50盧布的荞麥粉,店主會用特制的鏟子壓進去。還有一大瓶60盧布的混合蜂蜜果醬,可以直接在烤餅或面包上吃。
蘭卡說,格魯吉亞商品價格低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推出的免稅政策,隻要進口商品不離開北高加索地區,就可以享受格魯吉亞給予的優惠價格。
在前往首都馬加斯的路上,我們幾乎總是在高山草原上,雖然印古謝特聲稱60%的土地是可耕地的,但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土地沒有開墾,當地人大多以放牧為生,否則他們就不必從土耳其和格魯吉亞進口農産品。
就這樣,我們會在印古什的首府馬加斯短暫停留,拍攝亞述峽谷中的天然高加索山脈,但當我到達馬加斯時,我改變了主意,決定停留一晚,因為新城市令人印象深刻:當我們在2002年搬到首都時, 它隻是一片草原,現在它是繁榮的新面貌。
事實上,Magas最初的規劃面積為200平方公裡,由于經濟,人口和工業限制,到目前為止,它隻開放了12平方公裡,加上首都政府和其他職能部門的所有雇員,人口隻有8,000人。
在馬加斯的街道上,一位硬币經銷商向我展示了一疊全新的美元,蘭卡立即拒絕了他,轉過身來告訴我,在印古謝蒂買賣外币是非法的,違規者将被處以巨額罰款。我毫無征兆地問她:那個在街上兜售這麼多現金的商人,在印古謝特(Ingushet)代表着良好的安全嗎?
一位略帶英語的司機插話說:印古什維克的安防一直很好,尤其是2012年安心之後,人們去購物連小偷都看不見了。
經過一夜的走在街上,發現雖然馬加斯很小,但城市建設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寬敞幹淨的小巷和小徑,兩旁林立着路燈和一塵不染的街景公園,其官方宣稱自己是新的旅遊城市。公民也比車臣人和達吉斯坦人更熱情,文明的整體素質可以說是北高加索三個國家中最高的。
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真的明白了為什麼印古什人不想開墾土地來種植大量土地或引入工業來增加GDP,最初是為了保護一方的清潔土壤而選擇發展自然生态旅遊,也可以說是我見過的最純淨的無污染自然風光(接下來的主要故事是關于印古謝山的文化和風景)。
(紀錄片旅行又辛苦又辛苦,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