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無錫:文化滋養,讓小康生活有聲有色

江蘇“運河百景”,無錫入選最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遍布無錫城鄉;一年四季,劇場内外,無錫好戲連台……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缤紛多姿的無錫城市文化,豐富着城市生活,充盈着百姓心靈。

在無錫,“15分鐘文化場館覆寫圈”已然實作,文化場館、藝術機構的總數達到189個,全市建成村(社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081個;全市國家級旅遊度假區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5個,全市接待國内外旅遊者數量已突破1億人次,總收入邁上2000億元新台階;無錫國保、省保機關數量居全國前列,多部原創文藝作品獲國家級、省級藝術基金資助……“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在新時代煥發着新活力。

無錫:文化滋養,讓小康生活有聲有色

載體建設 “文化燈塔”随處可見

誦經典、正衣冠、拜先師……連元街國小二(1)班的蔣宇萌在爸爸的帶領下走進東林書院,參加書院舉辦的主題研學體驗。無錫市第二屆文化場館月裡,錫城掀起文化場館“打卡熱”,市民遊客在一張張特色明信片上加蓋場館印章,寫下參觀感言,制成精美的手帳,留下獨一無二的無錫記憶。無錫市名人故居文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秦邦憲故居和顧毓琇紀念館的參觀人數同比增長了50%左右,秦邦憲故居更是達到了月均8千人次參觀,未成年人是主體。

高品質的文化活動,持續豐滿着人們的心靈。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中心内的AR體驗課上,孩子們用桌上的裝置掃一掃,吳王僚的寶劍就從螢幕中“跳”了出來,将寶劍的故事娓娓道來。無錫市圖書館的公益走讀活動帶領讀者走出圖書館,邊走邊讀,讀書“讀城”。無錫美術館的繪畫體驗課備受親子家庭歡迎,美術館的美育功能被深度釋放。在江陰,孩子們尋訪徐霞客故居、周少梅故居,聽名人故事,看時代變遷。在宜興,徐悲鴻及友人作品展、于伶紀念展、雲湖中外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展在各展館展出,多角度講述宜興故事。公衆親近高雅藝術的熱情再次燃起……

從城市到鄉鎮,一處處“文化燈塔”為幸福生活加碼。無錫(含江陰、宜興)有無錫市圖書館地鐵分館、梁溪區非遺傳承基地、錫山區東港鎮城市書房、濱湖區胡埭鎮文體服務中心、江陰市文化館、宜興市吳冠中藝術館等19處公共文化空間獲評2021年度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人文講座、讀書沙龍、手作體驗、藝術展覽、文藝展演……各類活動在此開展,滿足了市民對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據無錫市文廣旅遊局統計,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藝術機構總數達189個。“十三五”期間,無錫建成村(社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達到1081個,實作了村、社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寫。

無錫:文化滋養,讓小康生活有聲有色

惠民服務 多彩文藝充盈生活

詩朗誦《紅船,從南湖起航》、評彈劇《紅軍故事》……今夏,無錫舞台一片“紅”,喚醒着觀衆們的紅色記憶。5月—7月,“百年風華 紅色印記”無錫市屬文藝院團演出季活動安排了20餘台精品劇目、60餘場演出活動,其中包括近年來各文藝院團圍繞建黨百年主題創排的文藝精品,如舞劇《歌唱祖國》;無錫市錫劇院曆時一年多精心打磨的現代錫劇《蝶戀花·沈琬》,以共産黨人沈安娜(原名沈琬)和丈夫華明之(無錫蕩口人)的故事為原型;無錫市民族樂團傾力打造大型民族交響史詩《光明行》,以劉天華這位國樂巨匠用弦譜琴音抒發人民心聲故事為“基底”,揭示20世紀初葉中國波瀾壯闊的曆史圖景;情景式黨史課《恰百年風華》,更以“黨史宣講+藝術”的創新形式,帶領觀衆重溫百年黨史,催人奮進。把無錫的紅色故事搬上舞台,城市也變得可讀、可親。

從城市到鄉鎮,一張文藝惠民服務的大網在錫鋪開,越織越密。不管是城市大劇院,還是鄉村小劇場,舞台上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原創文藝作品,錫城好戲連台。“觀衆整體的審美和對藝術的期待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創作者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去回饋觀衆。”無錫市文化發展集團藝術總監劉仲寶說。入選全國“百年百部”創作計劃的舞劇《歌唱祖國》,登上中國藝術最高殿堂展演的民族歌劇《二泉》,具有“無錫元素”的電影《八佰》《中國機長》……近年來,文藝作品在創作觀念、方法上不時有新的提升,帶給市民全新的體驗,也正以文藝的力量助推城市高品質發展。

除了專業的文藝院團,無錫活躍的3000餘支群文團隊也是一股實力強勁的文藝力量。2011年起,無錫設立群衆特色文化團隊小額資助專項資金,對群文團隊按星級進行評定,引導其科學有序發展。在錫城各級文化旅遊部門的培養下,深埋于群衆土壤中的文化種子逐漸發芽、開花,群衆的文化熱情也被激活:梁溪區無錫紅歌會是無錫“五星”群文團隊,包含聲樂、舞蹈、器樂等門類,已有12年的曆史,下轄近百支團隊,分布在各區;惠山區錫劇藝術傳承中心每年開展戲劇演出100場以上,其排演的原創錫劇《追夢路上》收獲了紫金文化藝術節“入選劇目獎”等一衆獎項,入選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錫山區星韻藝術團常年堅持送戲進校園,培養錫劇小演員、小觀衆……

“十三五”期間,全市共舉辦各類公益性演出26221場次、臨展4383場次,完成送戲下基層9373場次、送書下基層49.64萬冊、送展覽下基層2482場次。無錫還充分利用各級文化館(站)等群衆文化陣地,組織舉辦各類藝術普及、藝術教育訓練和文藝志願活動,共開展社會藝術教育訓練8944班次,舉辦免費文化講座8190場次。

無錫:文化滋養,讓小康生活有聲有色

文旅融合 旅遊體驗全面更新

周末,從上海來無錫旅遊的小莫打卡了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走下清名橋,看着悠悠古運河,她一手拿着清名橋文創雪糕,一手按下手機拍照鍵。小莫興奮地說,“跟古運河和古橋合張影,這大概是‘最無錫’的體驗吧”。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以其著名的地标“運河古邑牌坊”和“清名橋”作為文創雪糕的原型,逼真又可愛,吸粉無數。非遺進景區,旅遊添活力,如今的清名橋曆史文化街區,看點越來越多,體驗更加豐富。在南長街,小莫體驗了泥人、刺繡,在文保機關祝大椿故居,她還玩了一把劇本殺,直呼“不虛此行”。

行駛在馬山環山東路,一條長9000米的彩虹路,根據環山“八境”,用特色鮮明的色彩分段,蜿蜒曲折、綿延向前。已經“80歲”的中山路流光溢彩,在裸眼3D等高科技的光影表達中展現别樣風情。在無錫,既有太湖佳絕處、賞櫻勝地鼋頭渚這樣秀美怡人的自然風光,又有惠山古鎮、小婁巷等延續了千年文脈的文化地标。文旅綜合體、文旅特色小鎮、主題公園、遊樂園……一個又一個既有豐富内涵又有豐滿身段的綜合性文旅度假區在無錫城鄉崛起,甚至成為區域性國際範的風向标。

遊無錫,令人記憶深刻的,可以是一程山水一處園林,也可以是一片花海一餐美味,創意十足的節慶活動,用自然山水和園林庭院作舞台的沉浸式實景演出,令觀衆身臨其境,感受獨特的文旅融合體驗。詩與遠方“牽手”後,無錫文旅融合熱度持續攀升。資料顯示,全市接待國内外旅遊者早已突破1億人次大關,旅遊總收入也已邁上2000億元新台階。蕩口古鎮光影藝術節、鼋頭渚中秋賞月水上音樂煙花大會、古運河風情夜遊節……一系列創新創意的文旅融合活動在中秋、國慶期間推出,不斷豐富着市民的美好體驗。通過“文化+”“旅遊+”“演藝+”節慶活動,延長遊客在錫逗留時間,拉動了門票以外的休閑消費,無錫市景區、度假區二次消費占比也從19%提升到了28%。

東林書院等衆多文旅景區開辟了線上遊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遊産品在網上傳播,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無錫冠絕江南的美好景緻。去年啟用的智慧全域旅遊監管服務平台以大資料分析為支撐,實作了智慧旅遊應急管理、實時監測、一站式服務、推廣營銷四位一體綜合管理服務,目前全市30個4A以上景區已完成智能導覽制作,“文化無錫”雲平台也已彙聚文化機關服務平台超100家。

在文化的支撐下,一場場走心的旅遊體驗,宛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出了華彩樂章,涵養豐富着人們的精神家園。(韓玲、張月)

來源:無錫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