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六中全會精神在基層丨小車窗裡的時代之變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蘭州12月23日電 題:小車窗裡的時代之變

新華社記者崔翰超、張睿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巡航”在繁華的都市中,從小小的車窗往外看去,高樓林立,燈光絢爛,計程車司機蘇彪不禁感歎時代變化之快。

今年45歲的蘇彪1996年從甘肅省定西市來到省會蘭州打拼。經過努力,他和妻子2010年承包了一輛計程車,從此,夫妻倆在縱橫的道路間追求着小家的幸福,也見證着這個城市的飛速發展。

“以前我感覺自己再怎麼‘踩油門’也沒法在城市裡紮根,沒想到現在真正在這兒安了家。”蘇彪說,去年他在蘭州買了房,定西農村老家也打破了貧窮的桎梏,一家人日子越過越踏實。“通過車裡的收音機聽到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裡提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這些我們都确确實實感受到了。”

跑出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從一個目的地到下一個目的地,接送乘客過程中有兩件事讓蘇彪忙裡“偷樂”。

一是每天在黃河邊的濱河路上行駛,感受城市的生态之變:春夏之時,河邊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秋冬之際,黃葉暖陽自有百種風情。

二是跟乘客天南地北地聊,聊聊家長裡短,聽聽百味人生,在車上見識到不同時期人們的改變與向往。

蘇彪說,以前經常有乘客抱怨蘭州空氣不好、風沙大;有的乘客反映看病貴、挂号難等問題。現在乘客聊的更多的是“蘭州藍”“幸福藍”,年輕乘客聊的話題經常是網際網路創業;上了年紀的人也總是開心地談論着健身、旅遊和兒女的生活。“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了。”

蘇彪印象最深的還是人們對國家和民族認同感的提升。從生活用品到影視作品,乘客嘴裡說的、手裡拿的、身上穿的更多的是國貨,“咱中國貨可不比進口的差”。

除了跑計程車,蘇彪還有另外的“堅守”。作為一名黨員,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和蘭州奔馬出租雷鋒車隊的隊員們7年多來活躍在蘭州市的各個角落,既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也為弱勢群體提供幫助,引領大家向雷鋒同志學習。在抗疫的關鍵時刻,他們還主動承擔起接送醫護人員、運送物資的任務,每當有需要的時候,他們總是沖在最前面。“面對疫情全社會有一股團結的勁,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就想出把力。”他說。

“不少乘客都說‘還是我們中國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在蘇彪眼裡,中國發展好、時代變化快,正是因為中國共産黨在把握着“方向盤”。

在為社會進步“加油”“提速”的路上,蘇彪并不孤單。

同為計程車司機的錢帥今年33歲,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幹淨的制服上一直别着黨員徽章。他還記得對黨員的第一印象來自小時候看的戰争題材電影,那時候隻知道黨員是裡面的大英雄,現在他知道,英雄是一個個甘于奉獻的普通人,他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錢帥每天都會把車收拾得幹幹淨淨,在他看來,作為一名計程車行業的黨員,就要給每一位乘客提供整潔、安全、便捷的服務,“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裡說‘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還說‘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計程車司機可不能落後了。”

“我們對計程車司機的安全、着裝、服務都有要求,整個行業越來越規範。”中共蘭州奔馬出租集團黨支部書記金祥說,“正如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提到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思想上更加統一、政治上更加團結、行動上更加一緻’,黨組織的帶頭作用和凝聚作用更強了,很多黨員時刻佩戴黨員徽章,每到關鍵時刻,黨員都會帶頭迎難而上,大夥兒為自己的黨員身份驕傲,也堅信‘中國共産黨是上司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

蘇彪的鬓角已經開始斑白,但他總是精神飽滿,像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時代發展就像開車,隻要黨把握着方向盤,前方一定是康莊大道。”

來源: 新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