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同學在微信背景、文章留言中問我們,同款遊戲本,銳龍版和酷睿版哪個更值得買?坦率地說,這個問題太籠統太廣泛了,沒有一個适用于所有人的标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購機預算和應用用途都不同,對機型的細節要求也有差異。是以,購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過,說到“同款遊戲本銳龍版和酷睿版哪個成本效益更有優勢”這個問題倒可以聊一聊。大家知道,在去年的銳龍4000H和第10代酷睿時代,銳龍遊戲本因具備制程工藝優勢,綜合表現上大幅度領先酷睿遊戲本。而在今年兩家又各有進步,來到了總體上勢均力敵的局面。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同款機型,銳龍PK酷睿,哪個更有看點呢?
針對這個不少玩家感興趣的問題,牛叔找了測試資料庫中同一台機器的銳龍7 5800H/酷睿i7 11800H兩個版本來比試較量一番,它倆搭載的是大家關注度高的RTX 3060獨顯,并且機型設計基本一緻,硬體配置情況如下所示:

●價格:銳龍更實惠
從上面的表格來看,對于這款8核标壓H處理器+RTX 3060組合的配置,銳龍版在價格方面小有優勢。
其實,關于同款遊戲本銳龍處理器版本價格更實惠這點,并不是某一個品牌獨有的情況,而是很多品牌、很多機型都普遍存在,基本價差都在700元以上:比如玩家們讨論度非常高的聯想拯救者系列,該機的R9000P(銳龍7 5800H+RTX 3060+2.5K 165Hz)就比Y9000P更具成本效益(i7 11800H+RTX 3060+2.5K 165Hz),前者自營促銷參考價格是8499元,後者的促銷參考價格則是9499元,差價應該是類似機型裡最高的,達到了1000元——銳龍版無疑在價格方面更具吸引力。
●處理器測試:銳龍能效比出色,酷睿對功耗要求高
我們再看看處理器性能pk。這次的處理器性能測試很有意思。因為這是同一台機器的不同平台之間的pk,它們内部設計基本一緻,散熱設計自然也是一樣的雙風扇3熱管模組。
處理器測試環節包含單考FPU測試、處理器基準測試、處理器滿載渲染測試。
單考FPU測試項目是考查機型的滿載性能釋放情況,包含考機時的處理器的功率、頻率和溫度。兩台機器均在最大風扇模式下考機,持續半小時以上,不同處理器性能釋放如下:銳龍7 5800H的滿載情況是53.8W/3.67GHz/89.3℃;i7 11800H的滿載情況是70W/3.34GHz/88℃。
處理器單考FPU分析:從功率而言,銳龍7 5800H低于i7 11800H,而從頻率來看,銳龍7 5800H反超i7 11800H——而兩者結合來看,則說明得益于Zen3架構和7nm制程優勢,銳龍7 5800H的能效比要大幅度強于i7 11800H,在功率比後者低的情況下,頻率反而高了不少(這也是為什麼輕薄本可以普遍搭載銳龍标壓H處理器,且均具備不錯的性能釋放)。溫度方面,銳龍7 5800H實時溫度為89.3℃,i7 11800H實時溫度為88℃,銳龍處理器溫度稍高一度多,畢竟它的頻率更高。
處理器基準測試則主要考查處理器的短時爆發性能,熟悉筆記本的同學都知道,在遊戲本的基準測試項目中,第11代酷睿H處理器的得分都不低。因為i7 11800H在絕大多數機型裡都有一個高功率的短時爆發功耗輸出,以參與pk的機型而言,該機的酷睿版短時爆發功耗能到100W左右(它的PL2設定為109W)。而銳龍版的短時爆發功耗和長時間持續功耗差不多,也就是說銳龍版的測試成績更能展現在實際應用中的真實性能。
基準測試分析:如前面所言,短時爆發功率高的i7 11800H理論上在這一環節有優勢,但在Cinebench R15單核測試中,銳龍7 5800H要領先i7 11800H。在CPU-Z和V-RAY4.1測試中兩者比較接近,11800H略有優勢。而在3DMark Time Spy CPU中,銳龍7 5800H則超過了i7 11800H——理論遊戲性能反而更強一些,這一點也在後面的遊戲測試中有所展現。另外,7zip基準測試中,銳龍7 5800H大幅度領先于i7 11800H。
實際上,從整體測試跑分來看,相比功耗上的數值差,這個跑分差距并不大。甚至從功耗方面而言,進一步凸顯了銳龍的高能效。而如果考慮到遊戲或者續航等實際應用,那麼銳龍顯然更有看頭:在遊戲中跑個二三十瓦就有不錯的頻率,比如下圖中的《賽博朋克2077》,銳龍7 5800H的實時狀态為31.6W/3.95GHz,完全凸顯了高能效比特點,同時有利于降低整機散熱壓力和C面溫度;而在續航中,銳龍H平台處理器可做到更低的平台功耗,之前我們測試過,同款遊戲本在插電閑置狀态下,銳龍版要比酷睿版整機功耗低10W左右,銳龍版的續航也就更長。
接下來是處理器滿載測試環節,主要考查處理器滿載測試性能。選擇的項目是Blender六個場景連續渲染。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由于兩台機型是先後測試的,是以在滿載渲染測試項目中設定有些不同,酷睿版是最大風扇模式下跑的渲染測試,跑滿了70W;而銳龍版為了模拟日常使用,則是在自動風扇模式下跑的渲染測試,渲染時功率為50W。是以,下面的資料對比前提是:70W i7 11800H對比50W 銳龍7 5800H,11800H功耗足足比5800H高了20W。
▲銳龍7 5800H渲染過程,自動風扇模式,是以比考機低了4W左右
▲i7 11800H渲染過程,前面的那一小截波峰是處理器的爆發階段,達到了功率100W左右,穩定輸出70W。
測試結果如下:有兩個場景是打平(classroom、fishy_cat)。三個測試時間較短的項目i7 11800H耗時更少(bmw27、koro、pavillon_barcelona),而在15分鐘左右的victor場景渲染中,則是銳龍7 5800H效率更高。
處理器滿載測試分析:總體上互有勝負,并且幅度都比較微弱。i7 11800H是在較短項目裡勝出,符合其具備高爆發初始階段的性能調校;銳龍7 5800H則在最長時間的項目裡勝出,表明它的輸出功率很穩定。而如果考慮到渲染時的功耗,銳龍7 5800H就有大優勢了:銳龍7 5800H渲染的狀态為50W/3.77GHz/90℃,i7 11800H渲染狀态為70W/3.79GHz/80℃。 也就是說,在頻率差不多、渲染效率互有勝負的情況下,銳龍7 5800H的功率足足低了20W,可見其能效之高。
如果将兩者的功耗差距拉小,結果會是怎麼樣呢?同款機型沒有資料,這裡有以前測過的AMD超威卓越平台配置的5800H和11800H對比的資料可以參考,可以看到,在功耗差距為15W時,5800H已經全部超過了11800H,如果雙方同功耗,估計領先幅度會更大。
●遊戲測試:銳龍版顯示卡功耗低10W,但遊戲實戰結果出人意料
注意,測試時銳龍7 5800H款機型測試時的獨顯功率最高是85W(該機後來有了可更新95W顯示卡功率的BIOS固件),相比i7 11800H的95W,如下面3D Mark中的各項基準測試資料,在理論性能方面的确是低一點。
那麼,在顯示卡功率低10W的情況下,銳龍7 5800H PK i7 11800H遊戲實戰,結果如何?實際遊戲測試有些出人意料!雖然i7 11800H+95W RTX 3060理論上更有優勢,但7款遊戲中,僅4款遊戲有微弱優勢,2款打平,1款則不敵銳龍7 5800H+85W RTX 3060。
接着牛叔将分辨率提升到2K級别(2560×1440,均采用外接顯示器),測試結果就更有趣了。7款遊戲中,銳龍7 5800H+85W RTX 3060反而勝了3款,在顯示卡功耗更低的情況下,基本上和11800H打平了。當然,不管5800H還是11800H領先,都是幾幀的差距,在實際遊戲體驗中基本上感覺不到差別。
《戰争機器5》2K高畫質,銳龍7 5800H款81fps,i7 11800H款79fps。
《看門狗:軍團》2K高畫質,銳龍7 5800H款63fps,i7 11800H款61fps。
《全面戰争:三國》2K高畫質,銳龍7 5800H款55fps,i7 11800H款56fps,注意圖中i7 11800H款的獨顯功率,為86.5W。
《古墓麗影:暗影》2K高畫質,銳龍7 5800H款82fps,i7 11800H款84fps。
遊戲測試分析:從遊戲測試來看,雖然銳龍7 5800H的RTX 3060低了10W,獨顯的理論測試成績也不如i7 11800H的95W款RTX 3060,但是遊戲表現卻是互有勝負,差距都在幾幀的範圍内,遊戲體驗幾乎沒差別,總體是一個級别的表現。至于原因,一方面應該是顯示卡功率10W的差異影響較小,因為在遊戲中,95W款的RTX 3060其實大多數時候處于90W左右的功率狀态;另一方面銳龍處理器對功率要求低,系統配置設定更多功率給獨顯,進而讓系統總體遊戲性能有更好的發揮,表現也就相差無幾了。
結語
最後牛叔總結一下測試情況。
●首先在價格方面,普遍的是同一款遊戲本銳龍版價格更香,有的差價幅度還挺大,比如上面提到的拯救者R9000P和Y9000P的例子,是以如果玩家追求成本效益,那麼銳龍款更實惠。
●處理器性能方面,銳龍處理器的特點是能效比出色,50W功率的銳龍7 5800H與70W的i7 11800H,在滿載渲染測試裡下打得有來有回就可說明這點;酷睿處理器想要獲得高性能輸出,必須提升處理器的功率,這就對遊戲本的散熱要求不低。進而影響使用者使用感受:銳龍版自動風扇模式下就能搞定不錯的功率輸出,酷睿則可能需要開啟更高的風扇轉速,來拉高處理器功率,風扇噪聲會更大。
●遊戲測試方面,盡管酷睿版獨顯功耗高了10W,但實戰幀速兩者差不多,結果出人意料,上面也分析了結果和原因,這裡不再贅述。
綜合來看,對于大家喜歡的“成本效益”遊戲本,總體上還是銳龍遊戲本能效比出色,對散熱要求低,機身鍵盤溫度更清涼,續航時間也更長,總體使用體驗更好,而價格也更實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