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總理逝世,張春橋提議葉劍英緻悼詞,葉劍英反對,他推薦了誰?

1976年,全國人民敬愛的周總理不幸與世長辭,享年78歲。舉國悲痛,萬民落淚,很多人不能自已,肝腸寸斷,甚至哭暈過去。緊接着是要為周總理舉行追悼會,追思周總理一生的豐功偉績。

可是關于周總理的追悼會,卻有一個争議的問題。周總理的悼詞寫好之後,要在追悼會上宣讀,由誰來宣讀,緻悼詞呢?張春橋提議,由葉劍英來緻悼詞。

周總理逝世,張春橋提議葉劍英緻悼詞,葉劍英反對,他推薦了誰?

(葉劍英向周總理的遺體告别)

張春橋當時是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幹部,他的話語很有分量。葉劍英是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當時也是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幹部,排名還要在張春橋之前。

葉劍英是周總理的好戰友,好助手。葉劍英和周總理最早共事于黃埔軍校,當時周總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葉劍英是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周總理是共産黨的進階上司人,而葉劍英的身份還是國民黨将領。

雖然身處不同的黨派,周總理的言談舉止,卻讓葉劍英非常欽佩。葉劍英提出要入黨,最開始被拒絕了,因為他是國民黨的進階将領,上級黨組織不敢貿然吸收他入黨。

1927年,周總理親自準許,葉劍英才加入黨組織的懷抱。可以說,葉劍英這位元帥,是周總理一手拉進來的。葉劍英是一位著名的參謀元帥,他沒有在前線帶兵打仗,卻有一項過人的才能,就是折沖樽俎。

西安事變後,葉劍英和周總理一起去西安,和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抗日戰争時期,葉劍英又跟随周總理來到國統區,和國民黨方面談判,出入龍潭虎穴,為黨工作。

周總理逝世,張春橋提議葉劍英緻悼詞,葉劍英反對,他推薦了誰?

抗日戰争勝利,葉劍英主持軍調處,繼續同國民黨,同美國代表談判。在艱難的歲月裡,葉劍英和周總理并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戰友情誼。他們都風度翩翩,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美男子。

無論是從當時的地位,還是從和周總理的關系上論,葉劍英都有資格為周總理緻悼詞。可是葉劍英是一個非常明白的人,他當時就看出了張春橋是不懷好意,立即表示反對。

張春橋之是以極力推薦葉劍英,是為了打擊另一個人,他就是鄧小平。鄧小平也是周總理的好戰友,好助手。年輕的時候,他們一起在歐洲異國他鄉并肩戰鬥,為革命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一直擔任國務院總理,鄧小平從1952年進京,開始擔任副總理,協助周總理工作長達20多年。周總理非常欣賞鄧小平的才能,稱他是舉重若輕。

周總理在醫院中對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表示充分肯定,稱他幹得比自己還好。鄧小平對周總理則保持了畢生的尊敬,他後來回憶說,始終把周總理看成是他的兄長。

周總理逝世後,鄧小平當時既是中央副主席,又是中央軍委副主席,還是國務院第一副總理,周總理的第一副手。周總理病重住院後,就是由鄧小平接替他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

周總理逝世,張春橋提議葉劍英緻悼詞,葉劍英反對,他推薦了誰?

(鄧小平在周總理的追悼會上緻悼詞)

葉劍英認為,緻悼詞不是一個簡單的誰來宣讀的問題,而是一個重大的政治問題。鄧小平和周總理認識,比葉劍英要早,他們在一起工作和戰鬥的時間,也比葉劍英要長。

無論是從規格上,還是從資曆上講,由鄧小平來為周總理緻悼詞,那是最合适的。是以,葉劍英堅決反對張春橋的提議,張春橋這是在故意排斥鄧小平。

葉劍英針鋒相對,極力推薦了鄧小平。葉劍英的意見,獲得了絕大多數政治局委員的同意。能為周總理緻悼詞,這也是鄧小平的莫大榮幸,他責無旁貸。

1月15日,人民大會堂,鄧小平用特有的濃濃四川口音,宣讀了周總理的悼詞。當他讀到“我們的總理”的時候,内心含蓄輕易不表露個人感情的鄧小平,卻難以自抑哽咽了,很明顯地停頓了一會。

鄧小平的悲傷情緒感染了追悼會上的許多人,他們紛紛落淚。周總理的英靈不遠,他如果能聽到是鄧小平在為他緻悼詞,代表中央對他進行蓋棺定論,一定也是倍感欣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