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腦啟動過程
ⅰ、首先來了解一下電腦的啟動過程
1、貯存在rom(隻讀存儲器)中的bootstrap loader程式和自診斷程式移動到ram(随機存儲器)中。
2、随着bootstrap loader的運作,儲存在輔助記憶裝置中的作業系統将系統檔案送到ram中。
3、執行系統檔案io.sys和msdos.sys。這時畫面上出現“starting windowsn98……”的資訊。
4、若有config.sys則執行它。
5、執行系統檔案的command.com檔案。
6、若有autoexec.bat則執行它。
7、讀取windows的初始化檔案“system.ini”和“win.ini”,再讀取系統資料庫檔案。
8、啟動結束,出現初始畫面,運作作業系統。
這個過程中,在主機闆的rom bios中監測硬體是否異常,包括硬體故障,接線情況,各類卡的安裝等。如果發生錯誤,畫面上什麼也不出現,啟動停止。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是硬體故障
ⅱ、系統啟動順序
1、pc電源的on——顯示器,鍵盤,機箱上的燈閃爍。
2、檢測顯示卡——畫面上出現短暫的顯示卡資訊。
3、檢測記憶體——随着嘟嘟的聲音畫面上出現記憶體的容量資訊。
4、執行bios——畫面上出現簡略的bios資訊。
5、檢測其他裝置——出現其他裝置的資訊(cpu,hdd,mem...)
6、執行os(作業系統)的初始化檔案-starting windows 98等。
ⅲ、在啟動時主機闆中發出聲音,通過這個聲音可以判斷是何種錯誤
根據主機闆形式的不同,聲音的表示也有所不同.
ami bios:
1短:記憶體重新整理失敗
2短:記憶體校驗錯誤
3短:基本記憶體錯誤
4短:系統時鐘錯誤
6短:鍵盤錯誤
7短:實模式錯誤
8短:記憶體顯示錯誤
9短:rom bios校驗錯誤
1長3短:記憶體錯誤
award bios:
1短:啟動正常
2短:非緻命錯誤
1長1短:顯示錯誤
1長2短:鍵盤錯誤
其他bios可查閱相關資料,這裡不再詳細介紹。
學會判斷電腦硬體故障之障眼篇
易混淆的軟體故障
必須明确地區分硬體故障和軟體故障,否則費了很大的力氣将電腦搬到電腦市場,店主告訴你是軟體故障時你會是什麼心情呢。特别是啟動故障也有可能是軟體故障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由軟體故障造成的啟動異常。
ⅰ、cmos setup的錯誤
如果在cmos setup中的硬碟設定不正确的話,因為電腦無法識别硬碟,是以導緻不能用硬碟中的作業系統(windows)啟動。出現畫面但無法啟動時應該檢查cmos setup的内容。若要正确識别硬碟,可以使用cmos setup中的“ide hdd auto detection”選項。
ⅱ、系統檔案的錯誤
windows啟動時需要command.com, io.sys, msdos.sys, drvspace.bin 四個檔案。如果這些檔案遭破壞,即使識别了硬碟也不能啟動。這時可以使用“sys.com”檔案恢複這些檔案。用啟動盤啟動後,鍵入“sys c:”即可。
ⅲ、初始化檔案的錯誤
windows在啟動時要讀取“autoexec.bat”,“config.sys”,“system.ini”,“win.ini”,“user.dat”,“system.dat”六個檔案。但在讀取時若其中有錯誤的資訊将發生啟動失敗。而這些檔案是很難恢複的,是以要使用windows重新設定等方法。但這不是硬體故障,用不着把電腦抱到電腦市場去。
緦寑?桒?
ⅳ、windows的錯誤
windows初始畫面出現後的故障大部分是軟體的故障。程式間的沖突或驅動程式的問題等等。這樣的問題可以用翻閱書籍等方法自行解決。
不是故障的硬體故障
雖然不是故障,但時常發生使用者組裝不正确或插口松脫等現象。這時可以自己打開電腦檢查接線,插口等的錯誤。在新購硬碟,cd-rom等eide裝置時要注意将連接配接在中間的裝置設定為“slavee”,将連接配接在邊上的裝置設定為“master”,如果設定得不正确,有可能無法啟動或使用相應裝置時發生錯誤。
學會判斷電腦硬體故障之明目篇
硬體故障的檢測方法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硬體故障的基本測試方法。顯示器沒有任何圖像出現時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測試出故障的部件。
一、首先準備一個工作台。
二、将主機闆從機箱拔出,再把主機闆上的所有部件拔出,隻留下cpu和ram.然後把主機闆放到工作台上。i
三、将穩壓電源連接配接在主機闆上。
四、将顯示卡插入agp插槽。當然如果是pci顯示卡則插入pci插槽中。插入時要注意将顯示卡鍍金的部分完全地插入插槽中。
五、連接配接顯示器電源插口後将顯示卡與顯示器連接配接起來。
六、打開顯示器電源,再接通機箱電源開關。然後用金屬棒接觸主機闆的電源開關。
主機闆的電源開關是與機箱電源開關連接配接的部分,一般标記為“pwr sw”或“power se”。
七、如果畫面上出現bios的版本資訊,畫面沒有異常的話,說明cpu,主機闆,ram,顯示卡,電源都正常.通常,經常易出現故障的部件是“顯示卡”,“主機闆”,“硬碟”這個順序。 Zr愕`n?B9
八、然後連接配接硬碟和軟區進行檢測。接着連接配接cd-rom檢測,然後是聲霸卡。modem等一個一個的連接配接進行檢測。如果不出現畫面就說明後連接配接的那個部件有故障或是有相容性問題。隻須處理那個出故障的部件即可。 儼?
九、機箱的問題
有時将主機闆安裝到機箱時發生問題,導緻啟動失敗。是以如果在上面的部件檢查中沒有任何問題的話,可以将主機闆安裝到機箱上測試。如果在測試中沒有任何的錯誤,則說明是cmos setup錯誤,驅動程式等的軟體問題。
檢測電腦故障的簡單方法
如果排除了“假故障”,那麼就是真的有故障存在了!若再檢測一下各配件的外觀,包括打開機箱看到主機内部的各部件表面都沒有被高電壓擊毀的迹象,或者明顯的傷痕,若有的話,故障部件就清楚了。若都沒有,可先試下面的處理方法。
1.清除塵埃
飄浮在空氣中的塵埃是計算機一大殺手,使用一段後就可能因主機闆等關鍵部件積塵太多而出現故障,即便是在專用機房中也會如此。是以,對于使用了較長時間的計算機,應首先進行清潔,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機闆、外設上的灰塵。如果灰塵已清掃掉,或無灰塵,故障仍然存在,就表明硬體存在别的問題。
另外,由于闆卡上一些插卡或晶片采用插腳形式,震動、灰塵等原因常會造成引腳氧化,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好後開機檢查故障是否排除。
随便說一句,鍵盤使用日久往往會出現漏電、按鍵卡死等故障,此故障應及時處理,否則在輸入檔案時将會鍵入一些錯誤的字元。處理時應把鍵盤用一個托架托起來,按鍵向下,打開鍵盤的後蓋,用酒精清洗線路闆及按鍵的觸點,并把卡死的按鍵下面的彈片适當撬起,使之恢複原有的彈性。
&4眽窊衸+?
注意:軟碟使用中,髒污或被劃傷的軟碟插入軟驅時會劃傷讀寫頭,損壞軟驅。清洗磁頭時一定要十分謹慎,長時間不用的軟驅,可能在磁頭上會有鏽蝕,此時不可使用清洗盤,具體做法是打開機箱将清洗劑滴在磁頭上,浸泡半小時後,用脫脂棉小心地擦拭幹淨。如果盲目地使用清洗盤勢必導緻軟驅讀寫頭的損傷,使軟驅報廢。
2.看、聽、聞、摸
“看”即觀察系統闆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有燒焦痕迹,晶片表面是否開裂,主機闆上的銅箔是否燒斷。當然了,不用說您也知道還要檢視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機闆的元器件之間(這将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闆上是否有燒焦變色的地方,印刷電路闆上的走線(銅箔)是否斷裂等等。
“聽”即監聽電源風扇、軟/硬碟電機或尋道機構、顯示器變壓器等裝置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常常伴随着異常聲響,監聽可以及時發現一些事故隐患和在事故發生前即時采取措施。
“聞”即辨聞主機、闆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于發現故障和确定短路所在地。
“摸”即用手按壓管座的活動晶片,看晶片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作時用手觸摸或靠近cpu、顯示器、硬碟等裝置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可以判斷裝置運作是否正常;用手觸摸一些晶片的表面,如果發燙,則為該晶片損壞。
3.拔插檢測
前面說過,計算機産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機闆自身故障、i/o總線故障、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緻系統運作不正常。采用拔插維修法是确定故障發生在主機闆或i/o裝置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後,将插件闆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闆就開機觀察機器運作狀态,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機闆運作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闆故障或相應i/o總線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闆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機闆上。
拔插檢測時,還能從另一個方面排除計算機故障:一些晶片、闆卡與插槽接觸不良,将這些晶片、闆卡拔出後在重新正确插入可以解決因安裝接觸不當引起的微機部件故障。
4.交換檢測
将同型号插件闆,總線方式一緻、功能相同的插件闆或同型号晶片互相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也可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記憶體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記憶體晶片或記憶體條來判斷故障部位,無故障晶片之間進行交換,故障現象依舊,若交換後故障現象變化,則說明交換的晶片中有一塊是壞的,可進一步通過逐塊交換而确定部位。如果能找到相同型号的微機部件或外設,使用交換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品質問題。
5.比較檢測
運作兩台或多台相同或類型相差不大的計算機,根據正常計算機與故障微機在執行相同操作時的不同表現可以初步判斷故障産生的部位。
6.振動敲擊檢測
用手指輕輕敲擊機箱外殼,若故障排除了,說明故障是由接觸不良或虛焊造成的。然後,可進一步檢查故障點的位置并排除之,隻是此類故障難以檢測到确切的部位。拝5C?耾
7.升溫降溫檢測
人為升高微機運作環境的溫度,可以檢驗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溫情況,因而及早發現事故隐患。降低運作環境的溫度後,如果故障出現率大為減少,說明故障出在高溫或不能耐高溫的部件中,此舉可以幫助縮小故障診斷範圍。
事實上,升溫降溫法是采用的是故障促發原理,以制造故障出現的條件來促使故障頻繁出現以觀察和判斷故障所在的位置,隻是具體實施時要注意控制好加熱方法,溫度也不可超過攝氏40度。
8.運作檢測程式
随着各種內建電路的廣泛應用,焊接工藝越來越複雜,僅靠一般的維修手段往往很難找出故障所在,而通過随機診斷程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接口位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式來輔助檢測,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程式測試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資料、指令,通過讀線路狀态及某個晶片(如寄存器)狀态來識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檢查各種接口電路故障及具有位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應用的前提是cpu及總線基本運作正常,能夠運作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作安裝于i/o總線插槽上的診斷卡等。
選擇時診斷程式時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号,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複測試,并能顯示出錯記錄。
學會判斷電腦硬體故障之祛病篇
如何診斷電腦故障
很多初學者剛接觸電腦時都有一種恐懼感,認為電腦的故障一定是難以逾越的大問題。其實,多數電腦故障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方面的問題就好像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并不需要你具備太多電腦方面的知識。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幾招診斷電腦故障的快捷方法。
環境檢查法
對于一些突如其來的硬體故障,如開機無顯示等。我們先不要進行深入的考慮,因為往往我們會忽略一些細節問題。首先我們應該看看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如有沒有接通電源?開關是否已打開?電源插座有沒有通電?是不是所有的接線都連接配接上了?或許問題的根源就在其中。
cmos還原法
有些使用者往往會因為好奇而改動主機闆cmos裡的一些設定,而這恰恰是導緻故障發生的一個主要原因。如果電腦故障是以而起,那麼我們可以通過還原cmos的設定來解決問題。方法非常的簡單,開機後按下鍵盤上的“删除”鍵進入主機闆的cmos,選擇其中的“load optimized defaults”(載入預設設定),按“y”鍵确認,儲存退出cmos即可。
系統資料庫恢複法
有些使用者喜歡通過修改系統資料庫來達到對系統的優化設定或進行個性化設定,也有的使用者在上網浏覽時被惡意程式改動了系統資料庫,一些故障就是因為對系統資料庫不正常的更改而造成的。這時我們可以重新啟動計算機,并切換到ms-dos方式下,在c盤根目錄下輸入并執行“scanreg/restore”進入系統資料庫恢複界面,然後選擇一個電腦完好時的系統資料庫檔案,進行“restore(還原)”,即可實作對系統資料庫的恢複。
精簡啟動法
部分計算機故障是在我們安裝一些軟體後出現的,如果此時計算機還可以進入作業系統,那麼我們可以在開始菜單中,運作“msconfig”程式,關閉啟動菜單裡除“internat.exe、scanregistry、systemtray”之外的所有程式。重新啟動計算機後如果故障不再出現,那麼問題多半是由某個自啟動的軟體造成的。
logged跟蹤法
如果計算機已無法進入到windows中或進入後不正常,那麼我們可以采用logged(\bootlog.txt)的方式啟動計算機,這樣所生成的bootlog.txt檔案能夠記錄下故障出現的位置。使用logged方式啟動的方法是,在系統啟動時按下鍵盤上的f8鍵,會出現啟動菜單,選擇以logged方式啟動,故障出現後,用windows啟動盤重新啟動計算機,然後将c盤根目錄下的bootlog.txt檔案複制到軟碟上,在其他計算機上打開該檔案,你會發現上面記錄了windows啟動的整個過程,從中可以找到問題的根源。
裝置替換法
所謂裝置替換,就是當你懷疑哪個裝置有問題時,用同樣功能(最好是同一型号)的裝置替換它,如果替換後問題消失了,那麼多半就是這個裝置出現了問題。
最小系統法
如果你不能确定是哪個硬體出現了問題,可以使用最小系統法來判斷。最小系統法就是去掉系統中的其他硬體裝置,隻保留主機闆、記憶體、顯示卡三個最基本的部件,然後開機觀察是否還有故障。如果有,則可排除其他硬體的問題,故障應來自于現有的三個硬體中。如果沒有,則将其他硬體一一添加,檢視在添加哪個硬體後出現故障,發現故障所在後,再針對這個硬體進行處理即可。
程式更新法
很多人對驅動程式重視不夠,認為随便裝一個就可以了。但是,我們在購買硬體時已經有了驅動程式,為什麼硬體廠商還要不停地釋出新版本的驅動程式呢?其實,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廠商自己的産品更加的完善。
由于現在的硬體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大多數硬體廠商的硬體研發先于軟體研發,是以與硬體配套的驅動程式在剛釋出時可能會存在一些小bug,需要通過不斷更新驅動程式來彌補這些缺陷。是以,更新驅動程式也是解決硬體故障的一項有效方法。
軟體測試法
診斷硬體故障通常需要了解一些硬體方面的資訊,但很多人沒有記錄硬體資訊的習慣或不知該怎樣記錄。計算機出現故障後,可能會無法進入系統,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在dos下測試硬體的工具,如hwinfo for dos,它的大小隻有582kb,放在軟碟裡可以随身攜帶,借助于它就可以随時診斷硬體故障了。
更改資源法
很多計算機故障都是由硬體間的資源沖突引起的,對此我們可以采用更改資源的方法來解決。用滑鼠右鍵點選“我的電腦”,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屬性”一項,點選“裝置管理器”,選擇“按類型檢視裝置”,如果在清單中發現有裝置被*的驚歎号标出,那麼很可能是硬體間有了資源沖突。更改資源的方法是,用滑鼠左鍵輕按兩下标有驚歎号的硬體,選擇“資源”一項,去除“使用自動的設定”前的選勾,選擇“更改設定”,将沖突的資源更改即可。
還不太完善 請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