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換機資料處理機制

在一個典型的備援互備的交換網絡内部,由于vlan的三層和二層關系,可能會導緻資料流比較難以分析。我最近在考慮這個問題,想具體從資料包結構來分析一下交換機對資料流的處理過程。

網絡環境描述(如圖): 

交換機資料處理機制

2,兩台CW之間通過Gi9/1的trunk端口跑HSRP協定,交換環路有STP阻隔; 

3,vlan2的HSRP的active和STP的root強制在SW-A上; 

4,vlan5的HSRP的active和STP的root強制在SW-B上; 

5,1.1.2.30處于vlan2; 

6,1.1.5.30處于vlan5。

依據1.1.2.30與1.1.5.30之間的資料互動來進行交換機處理機制分析: 

1,伺服器Ser1(1.1.2.30)發資料包給Ser2(1.1.5.30),此時資料包為:

目标MAC

源MAC

源IP

目标IP

M_V2_GW

M_Ser1

2.30

5.30

2,CW-A接收到資料包,發現目标MAC為自己,于是一層層解包到IP層到目标IP為5.30,于是查找5.30的路由表(CEF表)發現5.30直連在vlan5,于是通過ARP表查找vlan5的網關MAC,然後查找MAC表得知vlan5的網關MAC是通過Gi9/1到CW-B。于是保持IP層資料不變,封裝MAC層如下:

M_V5_GW

3,CW-B接收到資料包,類似于CW-A的處理過程,封裝資料報如下:

M_Ser2

4,Ser2接收到資料包後,一層層解包直到将資料傳給相關的應用處理後,回應資料報如下:

5,CW-B接收到資料包後類似于上面的過程處理資料,這裡就不敷衍了。

本文轉自 chris_lee 51CTO部落格,原文連結:http://blog.51cto.com/ipneter/92249,如需轉載請自行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