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信譽就沒有生存
說是有一名我們在德國的留學生,畢業時成績優異的很,但在德國四處求職時,被很多家大公司拒絕,選了一家小公司去求職,沒想到仍然被拒絕。德國佬給留學生看了一份記錄,記錄他乘坐公共汽車曾經被抓住過3次逃票。
講述這件事的是一位知名學者,他說,德國抽查逃票一般被抽查到的幾率是萬分之三,這位高材生居然被抓住3次逃票,在嚴肅嚴謹的德國人看來,大概那時永遠不可饒恕的。
當初聽見這件事時,隻是想我們這位留學生不該貪小便宜以至于因小失大。直到最近,不斷聽人說起,國際經濟就是信譽經濟,似乎才明白了德國人為什麼把那件逃票的小事看得那麼重要了:一個人在三毛兩角的蠅頭小利上都靠不住,你還指望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信賴他嗎?其實,一個成熟的社會,一個有力量的社會,不但要考察每一個人,而且還要為他們建立必要的檔案,這個必要的檔案并不是黑檔案,而是能夠向有關方面證明你的可信度的。這樣,銀行才可以借錢給你,商人才敢跟你做生意,别人才能與你合作,公司才好聘用你,當然你也可以分期購房購物........隻要有證據,表明你是一個信譽良好的人,信譽就是你的通行證,你就可以受人尊敬地通行于這個文明的社會。
隻有當這個社會不但有輿論,而且有能力懲治那些沒有信譽的人時,這個社會才是健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