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每年的六月,對于全國的無數考生和家長來說,都是個緊張的季節。十年的寒窗苦讀,每一名學生都期望着能金榜題名,魚躍龍門。在宋朝其實同樣有聯考,比如科舉,比如從軍入伍考試等等,據說,考試的過程還十分熱鬧,不僅有加分的,還有從軍特招,而最受考生喜愛的,則是宋代的老榜制度。這三種特殊情況都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本文所有圖檔,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檔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是繼九品中正制之後,封建朝廷用人選人的主要手段。根據考證,科舉制度從隋唐時期開始出現,一直延續到清朝末期,有着一千多年的曆史,而科舉制度最完善的時期是宋代。宋代的科舉,分常科,制科和武舉,常科和制科是文舉,又可以分為貢舉、制舉和童子舉。考試又分為三級: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二級是由禮部舉行的省試;三級,也就是最高一級,由皇帝親自考試的殿試。殿試考出來的前三名,就是從朝廷,到民間都津津樂道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這些程式,雖然很複雜,但還都是正常程式。除了這些正常的程式,還有一些有意思的例外。第一種叫行卷加分制度,說白了,就是考生要在考試之外,為自己尋找另外的加分項。行卷加分制度始于唐代,其主要操作方法如下:考生在考試之前,提前進京,把自己平時比較好的作品寫成手卷,采用各種方法,送到朝廷官員手中。如果你的文章真的很棒,還沒參加考試,朝廷的官員中就會對你有個好的印象,自然就會最終影響考官對你試卷的評判。而行卷加分制度的最高境界是把手卷行到朝廷重臣的手中,直接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這其中最典型的,當屬唐代大詩人王維。據傳說,王維二十歲時,進京考試。當時送行卷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人直接行卷到朝廷最有權勢的玉真公主門下,玉真公主也許諾了人家,給人家狀元。可王維同學後來居上,在歧王的安排下,通過行卷,外加自己的才藝和容貌,還有一手好琴,竟然從玉真公主手中搶來了本屬于别人的狀元。第二種叫特招制度。這個特招制度最明顯的展現,展現在古代的征兵方面。在古代,對招兵都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對武藝,箭術,騎術等設有門檻,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考試,雖然這些标準都很低。但是,有一種特殊的兵種卻與普通的招兵考試截然不同。這種特招的兵種,叫兵樣。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據說,這種制度始于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我們總說宋朝重文輕武,但事實上,宋朝對士兵同樣有很高的要求,從身高,到視力,到武藝等都設有必要的條件,但是,如何讓地方在選兵時就能盡可能符合朝廷的規矩呢?于是,宋朝特意招收一種特殊兵種,就是兵樣。對兵樣的要求很有意思,不考武藝,不考箭術騎術。隻要身高,胖瘦,相貌符合朝廷對士兵的理想要求就行,他們就是士兵的标準樣闆。然後,把這些兵樣分别派到各地,地方的征兵機構招兵時,參照兵樣就行了。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第三種叫老榜制度。範進中舉的故事大家都讀過,在真實的世界裡,科舉是無數文人唯一的出路。是以,像範進這樣,考了一輩子才考上的大有人在,甚至有更多的人,考了一輩子都沒有考上。于是,每年都會有許多腿腳不便,須發斑白的老文人,也要千裡迢迢地來京趕考。這個時候,就不光要讓人感覺是讀書的辛苦了,會讓人感覺一到科舉的殘酷。那怎麼破呢?到了宋朝,出現一種老榜制度。就是在考試的正榜之外,另設一個主要針對老文人的榜。通常,能進這個榜單的都是垂暮的老者,是以人們又叫這份榜單叫“老榜”。

宋朝聯考趣事多,不僅有加分,還有特招,最受考生擁護的是老榜

老榜是朝廷對老年考生的特殊福利,但是,也是有要求的。宋朝規定,有資格進老榜的,最低得考中過十五次的舉人。而且,對于中老榜的老考生,朝廷給的待遇也與正榜的不同。有意思的是,老榜的不同待遇,還展現在人們的認可上。在徽宗時期,有個叫徐适的中了老榜。按照規矩,朝廷為大家舉行慶祝宴會,并賜給大家一人一朵宮花。宴席結束後,大家照例去風塵場所。可這時候,就有差別了,别人的宮花,都被歌女們争着要。而徐适老先生的宮花,卻送人都沒人理。最後,徐适自嘲作詩一首:“白馬青衫老得官,瓊林宴罷酒腸寬。平康過盡無人問,留得宮花醒後看。”盡管今天,我們都說孩子們學習累,甚至許多人對聯考頗有微詞。但是,說實話,同古代科舉相比,我們不得不承認,今天的孩子們要幸福多了。是以,孩子們,加油吧,相信你們都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績,不辜負自己的十年寒窗。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曆史撰稿人:張洪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