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下午好,今天是IBM傾訴月活動的第二期線上聊天節目,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線上聊天室。今天的主要話題是圍繞需求分析師和架構師在開發過程中的問題而展開。
廣大網友在傾訴月前期的group讨論中,提出了很多自己工作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我們已經收集在問題清單中并邀請到身經百戰的專家來現場為大家一一解答。
問答現場實錄:
問:如何面對客戶不斷的需求變化?[2008-8-6 14:27:00]
嘉賓[肖勇]: 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這是軟體項目中經常遇到的。我覺得首先是要做好的是項目的範圍管理,也就是說必須要讓客戶知道,哪些需求是是在可以滿足的,哪些是暫時或者不能滿足的(不能滿足的是為什麼?包括:進度,成本等等方面的原因),我相信一般客戶還是能了解的。
問:如何讓開發團隊系統地了解客戶的需求?[2008-8-6 14:32:00]
嘉賓[肖勇]: 這需要有統一的工作規範,統一的工作過程,最後,雙方需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彌補針對同一問題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而形成的鴻溝。
問:在一個項目進行中,需求分析師的職責有哪些?您覺得一個合格的需求分析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2008-8-6 14:33:00]
嘉賓[肖勇]: 職責:産出結構清晰,品質合格的需求工作成果,需求工程師首要的是必須了解行業,其次,有系統化的需求啟發和需求工程的技能。
問:如何才能既滿足客戶需求,又能降低成本?[2008-8-6 14:38:00]
嘉賓[肖勇]: 首要的是了解項目的成本和範圍。其次,搞清楚本項目中決定項目成敗的首要利益相關者,平衡好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系。在成本有限的情況,優先滿足首要利益相關者的需要。
問:怎樣才能更準确的将需求原型轉化為系統原型?[2008-8-6 14:36:00]
嘉賓[肖勇]: 采用業界公認的,統一的符号體系。特定系統需要根據特定的情況自定義一部分轉換的規則
問:如何才能精确界定客戶需求?[2008-8-6 14:40:00]
嘉賓[肖勇]: 不存在在精确的方式,但是我們可以采用一些可視化的方法讓需求更可見,避免客戶和開發方對需求了解的不一緻性。
問:靈活過程如何做需求分析?[2008-8-6 14:43:00]
嘉賓[肖勇]: 當然是靈活的需求方法,一般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和描述業務場景的方式,在形式上需要随時随地的與軟體的使用者進行溝通,同時也可以輔助采用軟體原型的方法
。
問:優秀系統分析師必須有哪些素質?[2008-8-6 14:46:00]
嘉賓[肖勇]: 首先,全局的架構觀,其次,靈活的架構視角的采用,最後,了解架構的模式,能夠娴熟的使用常用的架構模式的架構。
問:需求開發是指從資訊收集、分析和評價到編寫文檔、評審等一系列産生需求的活動,分為四個階段:需求擷取、需求分析、編寫規格說明和需求驗證(評審)。哪位高人指點一下:在每個階段,也就是子過程中要産生什麼文檔?[2008-8-6 14:48:00]
嘉賓[肖勇]: 需求工程的方法是根據不同的項目情況采用适合的方法,所謂法無定法,不要陷入到某一個特定的架構中,适合就是最好的。
問:我們經常要面對使用者需求的變更,如果已經進入了開發階段,使用者突然對需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導緻整個系統都需要推翻重做。 如果使用者提出這樣的變更,你如何應對?如何解決此問題,以及此問題帶來的風險和危害![2008-8-6 14:49:00]
嘉賓[肖勇]: 首先變化是永恒的,其次變化的過程是需要管理的,最後,嚴重超出範圍是要想辦法收錢的。
問:使用者提出“變态”的需求怎麼辦?[2008-8-6 14:57:00]
嘉賓[肖勇]: 讓商務人員去處理。
問:現在有個項目,需要不同地域的人在業餘時間一起開發,人員很分散。在管理方面和進度控制方面,例如代碼管理,文檔管理,交流等方面, 各位是否有好的建議。或者提供一些好的參考資料。[2008-8-6 14:59:00]
嘉賓[肖勇]: 開發源碼的工作方式就是很好的參考,這裡強調的是工作成果需要盡量的集中。
問:需求分析師和需求工程師,差別是什麼[2008-8-6 15:01:00]
嘉賓[肖勇]: 有些局部差别,一般需求分析師指的是講針對需求進行分析産出分析模型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