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局性業務架構模組化工作步驟

執行業務模組化以設計自己的業務時才增值。如果隻是構造現有組織的圖以得到系統需求,則沒有必要定義業務體系結構。 

全局性業務架構模組化的主要步驟如下:

1.生成業務體系結構的預覽 

業務體系結構概述在項目生命周期的早期建立,可能與建議的制定一樣早。它通常是以圖的形式,使用一些非正式的表示法或示範圖闆技術進行描述。它代表業務模組化工作背後的意圖和理念。起上司作用的業務流程分析人員通常與項目出資方協作

2.生成業務體系結構概述。

概述圖必須訓示業務的主要元素及業務的環境,例如團隊、業務工具和外部影響源(例如,法規實體、合作夥伴和子市場)。概述圖常常不着重于如此處所述的整個業務體系結構。而是由大型工作(例如業務流程再造(BPR)項目)考慮整個業務體系結構。業務體系結構的表示法在概念:業務體系結構中進行了描述。

考慮業務體系結構的目的及其目标使用者是有用的。這確定了描述和表示業務體系結構的方式适合于必須了解它的人員。目标使用者可以分類到關心不同方面的不同的組中。這些組中的每一個組會對工作産品:業務體系結構文檔的不同體系結構視圖感興趣。

此時,業務體系結構概述是臨時的第一稿。 不能基于此概述圖作出任何承諾。初始概述圖可以作為工作産品:業務體系結構文檔的一部分包含,也可以不包含,這取決于它給内容增添什麼價值。 

3.描述影響業務體系結構的因素 

确定業務中的限制和趨勢,以及業務的環境,它們可能對業務的結構或者工作方式有重大影響。當定義業務體系結構時,必須分析這些因素,以確定業務能在合理的時間内适應可能的變更,并抵抗住其他種類的影響。值得考慮的因素包括業務政策和趨勢,以及可能的将來事件,它們将影響組織的每一部分或激進地變更其重要的核心部分。另外,要考慮可能必須非常快速進行的變更,以及可能在将來要施加的限制(這些限制可能改變業務的執行方式或帶來新的機會),這一點很重要。

考慮發生這些事件或變更的可能性,并嘗試使它們對業務的影響為人所見。一旦您了解了可能性和影響,您就可以劃分這些因素的優先級,并作出關于如何處理最高優先級問題的決策。處理每項變更的可用選項有:

•準備對變更作出快速響應。 

•在變更已發生的情況下采取行動。 

•将變更可能産生的影響降到最小。 

•忽略變更發生的可能性。 

将您的結果記錄在工作産品:業務體系結構文檔中關于體系結構推動因素和限制的部分中。 

4.概括進階組織 

确定将構成組織的進階分組。它們可以是部門、事業部或業務機關,這取決于您的組織使用的術語。當在業務分析模型(如果您有一個非常大而且複雜的業務模型)中确定一組初始工作産品:業務系統時,這些進階分組可以用作輸入。 

如在工作産品:業務遠景中所定義,考慮項目的範圍。對于組織中在範圍以外的部分,沒有必要探索它們的詳細資訊。另請參閱概念:對大型組織模組化。 

進階組織的草圖應包含在業務體系結構文檔的組織結構視圖中。另請參閱指南:業務體系結構文檔中關于組織結構視圖的部分。 

5.識别業務系統 

識别并簡要描述正在模組化的業務中的業務系統。 業務系統其實隻對大型的複雜業務模型有用。 根據業務模組化場景以及您工作的範圍,您可能決定完全不使用業務系統。

業務系統代表組織内相對獨立的能力。它定義了一組職責,以及履行這些職責的業務工作者、業務實體和業務事件。在這種方式下,業務系統是組織的結構部分(例如一個部門),但差別在于:業務系統内唯一允許的 互動是通過預定義的職責。例如,考慮飯店裡的服務視窗,或者帶有服務目錄的 IT 支援部門。在這兩個例子中,均有預定義的互動。例如,如果您走到飯店後面試着從廚房中某人處取一份菜,将發生什麼情況? 類似地,如果您請求計算機支援技術人員為您預訂航班,将發生什麼情況? 我們使用業務系統來禁止與其内部的業務工作者和業務實體發生除指定互動以外的任何互動。這允許我們将大而複雜的業務模型進行分區,以便能着重于較長的描述模型的一部分,而又能了解它在整體中的位置。

就哪些業務系統(如果存在)應包含在模型中進行讨論并達成一緻。一些業務系統可能在業務用例實作的環境中描述得不夠詳細。其他則可能提供重要輸入或接收輸出,在這些情況下應将它們作為業務參與者進行模組化。這意味着它們在正在模組化的業務之外。

您可能想要訓示業務系統如何參與業務用例,而不顯示業務系統内業務工作者和業務實體之間的内部互動。如有必要,您可以“放大”業務系統,以将内部協作作為業務用例的一部分顯示。

6.确定關鍵抽象 - 業務工作者和實體 

對于到客戶的關鍵接口以及(适用情況下)業務系統之間的關鍵接口,必須确定主要工作産品:業務工作者和工作産品:業務實體。這還對定義每個業務系統的目的以及系統的能力有幫助。目的和能力的清晰定義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業務系統在業務用例實作中必須擔當的角色。這樣的定義還有助于揭示業務系統必須與其他業務系統互動的方式。 

7.概述劃分了優先級的業務用例實作 

确定哪些工作産品:業務工作者和工作産品:業務實體參與執行每個劃分了優先級的業務用例。它們形成業務用例的業務用例實作。對于大而複雜的業務模型,可用業務系統之間的互動表示業務用例的實作。

流程實作的草圖應包含在業務體系結構文檔的組織視圖中。另請參閱指南:業務體系結構文檔中關于組織結構的部分。 

8.定義分發(地理)視圖 

此視圖描述部署業務的地理位置,以及組織結構和功能在這些位置上的分發。位置視圖對于評估時間和距離對業務流程的影響很有用。可以簡化流程,或者可以重構組織本身,以消除協調分布式任務的開銷。而且,每個位置的唯一屬性(例如法規、資源、可通路性或圖像)可以影響在該處部署特定業務活動的決策。船舶也可以視為位置。定義地理視圖的流程由以下任務組成:

•确定執行業務活動的主要位置(國家/地區或城市)。 

•确定這些位置之間的依賴關系和通信路徑。 

•将業務系統(從組織視圖)映射到這些位置。 

•評估每個位置關于在該處執行的業務活動的正面和負面的性質。 

•評估分發對業務用例的總體影響。 

•探索簡化業務用例或者重構組織以消除開銷的影響。 

9.定義人力資源(工作者)和文化視圖 

定義業務的人力資源方面的流程包括以下任務:

•考慮組織内部存在的能力概要情況。定義将來必需的能力概要情況,或者定義對現有概要情況的必要更改。将來的業務要求雇員獨立性更強還是更弱? 他們需要更高還是更低的教育程度? 

•讨論教育需要。定義兩個長期教育訓練計劃以克服目前能力和期望能力概要情況之間的差别,以及與新的業務流程的引入相關聯的所有初始教育訓練需要。  

•定義在适當的位置存在或者需要放在适當位置以提高技能水準的所有機制(獎勵結構、實習生計劃、導師計劃或其他刺激因素)。讨論每一個的優缺點。 

•探索由于職責的改變或加強溝通的需要而在組織中重新定位個人的可能性。 

描述業務的文化方面的流程包括以下任務:

•确定文化的屬性。  

•确定這些屬性中哪些對于組織是關鍵的,且必須保持原狀。  

•讨論哪些屬性必須更改。 

•确定已存在哪些機制來保持和發揚文化。讨論關于新的或更改的機制的設想。 

•定義要為引入任何您認為必要的更改而采用的途徑。  

此步驟的結果應記錄在業務體系結構文檔的人力資源視圖中。另請參閱指南:業務體系結構文檔中關于人力資源視圖的部分。  

10.評估結果 

檢查業務體系結構文檔,驗證您的工作是否處于正軌。請參閱核對表:業務體系結構文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