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如何為減少碳排放貢獻力量?電動汽車固然是人人得見的方式,但作為一家在應對氣候變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始終走在前列的企業,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做得更多、更深入。2021年,大衆中國在加速推進電動出行戰略的同時,也在積極推動綠色生産、建構可持續供應體系,通過全價值鍊的可持續發展,向2050年實作碳中和的目标穩步前行。
近兩年間,大衆汽車集團在華的電動化戰略驟然提速。基于MEB專用電動汽車平台的ID.4系列、ID.6系列以及ID.3接連投放中國市場,并逐漸赢得了消費者認可。最新銷量資料顯示,11月大衆ID.系列車型在華傳遞量已經突破1.4萬輛。
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電動化車型、助力低碳出行方面,大衆中國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實際上,在公衆不甚熟悉的生産制造領域,大衆中國也在不遺餘力的推進“脫碳”工作,更彰顯了這家老牌車企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在最新的安徽MEB工廠,大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的節能措施,包括在辦公區域使用蒸汽地暖并選用低能耗生産裝置等。新工廠計劃在投産之初即使用可再生電力,同時采取系列節能措施以減少整體碳排放;在位于安亭和佛山的兩家MEB工廠,大衆中國已經實作了可再生電力的100%覆寫,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多種節能裝置進一步降低生産能耗。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零部件、物流與質保部負責人英格爾
“能源在汽車生産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以我們将使用可再生電力作為減少生産環節整體碳足迹的關鍵方式之一”,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零部件、物流與質保部負責人英格爾表示,“我們盡可能在所有合适的區域部署分布式光伏,并持續探索其他有效方式和創新技術以增加可再生電力的使用。2022年,我們在華工廠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将達到200兆瓦,其發電量預計約占集團所有在華工廠電力消耗總量的10%。”
衆人拾柴火焰高。大衆中國在緻力于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轉型的同時,還将上千家供應商合作夥伴也納入到“減碳”的努力中。在采購領域,大衆中國通過推動供應商采用可再生電力實作碳減排,同時加強供應鍊可持續管理,促進供應鍊的長遠發展。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衆中國攜手國内合作夥伴與供應商,制定了具體的可再生電力使用路線圖——到2030年,大衆中國的燃油車和電動汽車供應商均将100%使用可再生電力。2021年,超過200家供應商與大衆中國簽署協定,承諾将逐漸轉用可再生電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大衆在華最新的電動化車型生産基地,大衆安徽還在電池供應鍊方面設定了更高的目标,第一款新能源車型在2023年下半年投産起所搭載的電池将100%使用可再生電力生産,比整個供應鍊2030年完全使用可再生電力的目标提前了七年。
大衆安徽MEB工廠計劃在投産之初即100%使用可再生電力
同時,在原材料采購上,大衆中國還将通過踐行負責任的電池原材料采購,特别是核心原材料鎳、钴、錳,以及在新電池生産中使用舊電池回收成分等關鍵舉措推動實作可持續供應鍊願景。
作為衡量減碳效果的直覺依據,2021年大衆中國加快了可持續發展績效評級的推進,從工作環境、職業健康和安全等多個次元對供應商的可持續發展管理系統和實踐進行強制性評級。截至2021年底,可持續發展績效評級已覆寫1050家中國供應商,其中電動汽車生産供應商更是全部納入該評級體系。在這方面,大衆安徽再度成為模範——大衆安徽的首款新能源車型的所有200餘家供應商都獲得了正向評級。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采購部負責人貝銘傑表示:“得益于集團的供應鍊可持續管理舉措,供應商對于可持續發展以及碳減排重要性的認識明顯提高,我們對此深感欣慰。我們正在與合資夥伴一起,将綠色采購從商業定義轉化為日常行動。目前,多家一級供應商已經制定了宏偉的目标,包括到2030年将與生産相關的碳排放減半,到2040年針對所有排放全面實作氣候中和。我們相信,與供應商及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将助力我們推動産業價值鍊的可持續發展,實作集團的碳中和目标。”
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采購部負責人貝銘傑
在标志着大衆汽車集團全面轉型的“NEW AUTO”戰略釋出會上,大衆汽車集團CEO迪斯曾表示,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保障個人出行的未來是大衆汽車集團的使命。到2030年,大衆每輛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将減少30%。最遲到2050年,大衆在全球的營運将實作碳中和。
毫無疑問,作為大衆汽車集團在全球最重要的區域市場,中國市場将在“NEW AUTO”戰略中發揮重大作用。大衆中國不但将為大衆汽車集團的全球電動出行戰略貢獻更多産品,也将在采購、生産等全價值鍊上助力集團的碳中和戰略。
文/楊铮
編輯/陳正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