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越小國東瓯是如何消失的?東瓯人的後裔在這4個省

兩千多年前,在南方的百越之地,有一個小國名曰東瓯。東瓯之名始見于《史記·東越列傳》,東瓯原稱王國,因建都大東瓯是以被稱之為東瓯。《史記·東越列傳》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播者,句踐之後,姓駱氏,秦已并天下,皆廢為君長”可見,東瓯屬于勾踐之後人和閩越的關系是緊密的,在地理上是相連閩中郡的範圍之内。

百越小國東瓯是如何消失的?東瓯人的後裔在這4個省

東瓯王驺搖

在秦朝時期,東瓯王(驺)搖和閩越王無諸是臣服于秦的。秦王朝用的是羁縻方式來統治東瓯,即用原來的東瓯王搖去統治瓯江流域的越人。是以,有秦一朝,東瓯之地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秦朝末年,東瓯參加了反對秦國的起義,投入了項羽的陣營之中。秦朝滅亡之後,東瓯又投向劉邦,幫助劉邦攻打項羽。關于這一段曆史,《史記》曾這樣記載:“及諸侯叛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笑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搖率越人佐漢。”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東瓯王搖因為輔佐劉邦有功,被封為瓯王。漢朝對東瓯依舊采取羁縻統治的方法,對東瓯建立起了臣屬關系。西漢王朝政權鞏固之後,劉邦開始大力削除異姓王的權力。東瓯作為一個封國,自然逃不掉這一劫,故而東瓯開始不向朝廷納貢,最後演變到武裝反叛的地步。

百越小國東瓯是如何消失的?東瓯人的後裔在這4個省

先秦時代的東瓯地圖

漢景帝三年,吳王劉濞掀起七國之亂,東瓯王随即加入叛軍隊列,公開與漢王朝叫闆。《史記·東越列傳》記載:“後數世,至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吳王濞反,欲從閩越,閩越未肯行,獨東瓯從吳。及吳破,東瓯受漢購,殺吳王丹徒,以故皆不得誅,歸國。吳王子子駒亡走圍越,怨東瓯殺其父,常勸閩越擊東瓯。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閩越發兵圍東瓯,東瓯食盡,且降,乃使人告急天子。”

此時大漢的天子是漢武帝,漢武帝接到東瓯求援的消息,征求衆大臣意見,此時救不救東瓯引起了大臣們的争論。《史記·東越列傳》載:“天子問太尉田蚡,田蚡以越人反複無常,不願派兵救之。”中大夫莊助卻不這樣認為,莊助認為:“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安所告想?又何以子萬國乎?”此時的漢武帝剛剛即位沒多久,想要立一立天子威嚴,但又不能随意出兵讨伐郡國,于是給了莊助一個信物,讓他去找會稽太守。

百越小國東瓯是如何消失的?東瓯人的後裔在這4個省

漢軍征服嶺南

莊助果然帶着信物來到了會稽,會稽太守起初不願意發兵救東瓯。莊助也是個有血性、有脾氣的人,他當即斬殺了會稽太守麾下一個司馬,會稽太守不敢遲疑,遂發兵浮海救東瓯。會稽太守率兵攻到一半,閩越見有兵來援,于是便從東瓯撤兵,東瓯之圍旋解。

莊助雖然救下了東瓯,但東瓯與閩越之間結下了仇怨,由于東瓯不敵閩越,是以乘漢武帝出兵之機請求歸順漢朝。漢武帝非常高興,這是他即位以來的一件大事,漢武帝于是将東瓯越族群眾遷徙到江淮間與漢民雜處。文獻《集解》的作者徐廣在書中記載:“年表雲,東瓯王廣武望侯,率其衆四萬餘人來降,家廬江郡”

百越小國東瓯是如何消失的?東瓯人的後裔在這4個省

百越時期的東瓯

廬江郡在楚漢之争時分屬九江郡轄,轄有今安徽長江以南大部地區,西漢景帝後移轄江北地,治所在舒城。東瓯越族大部分遷入中原地區後,漸漸在曆史的長河中與漢族融合,東瓯族融入漢族後,漢武帝在這些地區設定了郡縣,這些地區直接成為了漢朝的統治區,沒有融合的百越民族群體向東南、西南地區退縮。

最後一批沒有遷走的東瓯越族人,仍然留在原地。這些人最後也融入了漢族之中,但他們卻留下了東瓯的一些語言。這種語言在清朝時期依然有人還能說出,據清末的《平陽縣志》記載,在平陽當地有好幾種方言:“今語言分别有五派:瓯語、閩語、土語、金鄉語、畲語,瓯語來自東瓯族,閩語來自閩越,此最難辨。”《平陽縣志》記載的能說東瓯語的人,自然是東瓯族人的後裔。

百越小國東瓯是如何消失的?東瓯人的後裔在這4個省

浙江人對東瓯王搖的崇拜

可見,在長達2000多年的曆史中,東瓯族已然被漢族融合,但其依然保持着東瓯族一些語言特征,這種語言特征與今天的閩南語有些類似,但也有少些不同。大體說來,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蘇、安徽四省,有不少人屬于東瓯族後裔。

東瓯族,這個存在了将近兩千年的民族,自此從曆史上消失,成為了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史記·東越列傳》

《史記·南越列傳》

陳國強等《百越民族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