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曆史上的代善,曾被努爾哈赤立為自己的接班人,但是最終還是被努爾哈赤所廢黜。

一生叱咤風雲的努爾哈赤,在立儲的問題上,可謂是“一再碰壁”,在他的一生所經曆的三次立儲均以失敗告終。

第一次,努爾哈赤選擇了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

舒爾哈齊在當時是僅次于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二号人物,兩人同起兵、共成長,同征戰、共患難,打下了一片基業。但是随着兄弟二人在一些問題上出現了巨大的意見分歧,再加上明朝從中的挑撥,最終導緻兄弟二人的分道揚镳。舒爾哈赤最終也落得個被努爾哈赤處死的下場。

第二次,努爾哈赤選擇了自己的長子褚英。

褚英自幼跟随努爾哈赤出征,作戰勇猛,深得努爾哈赤喜愛,特别是在舒爾哈齊倒台後,他的地位與日俱增。在征服海西女真烏拉部的戰鬥中,褚英身先士卒,立下大功,被努爾哈赤授予了“廣略巴圖魯”的稱号,同時确立了其接班人的位置。

然而,在這之後的褚英,對于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以及非常倚重的“五大臣”,态度傲慢,關系也逐漸交惡,甚至揚言自己登上汗位後統統将這些人處死,甚至詛咒努爾哈赤兵敗,密謀造反篡位。于是努爾哈赤為了維護建州女真的利益,不得不将其接班人之位廢黜,之後又将其處死。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第三次,努爾哈赤便是選擇了代善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努爾哈赤之是以确立代善的儲君之位,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代善同褚英一樣,都是努爾哈赤的結發妻子佟家哈哈納紮青所生,算是努爾哈赤的嫡子;

其二,代善戰功卓著,聲望頗高,并享有“古英巴圖魯”稱号;

其三,在努爾哈赤所确立的“四大貝勒”中,代善位居之首,稱大貝勒,同時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點培養;

其四,代善的性格好,待人寬和,努爾哈赤更是留下遺命在自己百年之後将妻子和諸位幼子托付給代善。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然而,天命五年(1620年)發生的兩件事情,讓代善的“太子夢”宣告破滅。

第一件事情就是“德因澤告發事件”。此事矛頭直指代善和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就是阿濟格、多爾衮和多铎的生母烏拉那拉·阿巴亥。

德因澤向努爾哈赤告發了關于大妃阿巴亥的三個不檢點的行為:

第一,大妃阿巴亥曾暗中送給代善與皇太極食物,皇太極是“受而未食”,而代善卻是“受而食之”,并且表現的非常高興;

第二,大妃阿巴亥曾多次背着努爾哈赤陪人前往代善家中,并且多次在聚會上打扮豔麗還同代善眉來眼去;

第三,大妃阿巴亥曾幾次深夜出宮,去向不明。

努爾哈赤得知後,随即開始了調查了詢問,确定事情屬實,并且代善和阿巴亥也都對此是“供認不諱”。與此同時,随着時間的推移,事情也被越描越黑,逐漸脫離了原本的真相。于是,努爾哈赤借口阿巴亥盜取宮中珍寶,将其驅逐出宮長達一年的時間,代善也因為這件事情,開始為努爾哈赤所不滿,并且是愈發的不信任。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第二件事情就是“代善虐子事件”。

由于代善對其後妻偏聽偏信,對于前妻所生的兒子碩讬是長期虐待,對于嶽托也是非常苛刻。而此時流言飛起,說碩讬與他情況類似,受到自己兄長阿敏虐待的齋桑古貝勒準備叛逃明朝,于是代善和阿敏就向努爾哈赤進言要求殺掉二人。

然而經過努爾哈赤的認真調查發現,責任完全在代善和阿敏,于是碩讬和寨桑古被釋放,代善和阿敏反而被努爾哈赤一頓臭罵。眼見碩讬被沒有被處死,代善則在後妻的教唆下,繼續虐待碩讬,并再次請求努爾哈赤将碩讬處死。

這一次,努爾哈赤是極度憤怒,認為代善的品行根本配不上做後金的大汗,于是宣布廢黜了代善的繼位人資格,同時将其勒令代善分家,其統領的兩紅旗中的鑲紅旗,改有其長子嶽托統領,碩讬也被努爾哈赤接走親自教養。

這其中,有着努爾哈赤對于代善在處理家事能力上的不滿,也有着其在“德因澤告發事件”中的餘怒未消,但是不管怎麼說,代善都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痛失儲君之位。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努爾哈赤去世後,代善父子首倡皇太極,使其得以順利繼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由于努爾哈赤生前沒有就繼位人選做出安排,隻是留下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因而新汗的誕生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态。

就在努爾哈赤去世當天,代善的長子嶽托和三子薩哈廉找到代善,至此,代善家族内部統一了意見,準備支援皇太極。

“四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衆皆悅服,當速繼大位。”

“無人允協,誰不贊同。”

于是在第二天的朝會上,代善父子首倡皇太極。由于代善位居“四大貝勒”之首,其家族又掌管兩紅旗,加上皇太極掌管的正白旗,實力上占據了優勢,其他貝勒也沒有更是不敢有反對意見,就這樣,皇太極順利登上了汗位。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代善之是以選擇支援皇太極,而不是自己奪權上位,一方面是因為在此之前,他已經被努爾哈赤所廢黜,再去争奪必然不合适,同時也會引起其他大小貝勒們的不滿,屆時後金的朝堂上恐是以陷入混亂,可以說這是代善負責任的表現。而另一方面,還是因為代善的性格,這種果敢而有魄力的事情,确實不是代善所為的。

在後來的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後,将代善封為和碩禮親王,“禮”帶有禮讓、謙讓的意思,正是說明了代善在皇太極登上汗位期間的表現和作用。此時的代善盡管已經遠離和核心的權力圈,但依舊在朝堂上享有極高的聲望和地位,位置上位列百官之首。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皇太極去世後,多铎曾“調侃式”的讓代善繼位,但是此時的代善已經是有心無力了。

清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由于皇太極生前也沒有就繼位人的人選做出任何安排,于是朝堂上再次陷入皇位争奪的混亂狀态之中。

皇位的争奪首先在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與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衮之間展開,雙方實力相當,一時間陷入僵局。而這個時候多铎跳出來說了一句“立長當立禮親王”,而代善則是連忙退讓。

此時的代善已經年過六旬,對于政治鬥争再無興趣。況且他最欣賞的兩個兒子嶽托和薩哈廉早已經去世,剩下的隻有自己非常不待見的碩讬,瓦克達功勳不足,自己非常喜歡的滿達海年齡尚小,孫子輩中能排上個的阿達禮自己也是同樣不喜歡。可以說,此時的代善家族已經處于“青黃不接”的局面,難以維繼,根本不會将自己置身于權力鬥争的漩渦之中,也沒有這個實力和能力來應對豪格、多爾衮以及其他旗主王爺們的夾擊,于是代善果然選擇了退出皇位争奪。

最終,鄭親王濟爾哈朗提出由福臨繼位,随後多爾衮、代善等人也表示支援,就這樣福臨順利登基,成為了順治皇帝。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盡管代善一生無緣皇位,但是其個人以及整個家族在大清王朝建立與一統天下過程中所建立的功勳卻得到了褒獎與銘記。清初的八位“鐵帽子王”,代善居于首位,同時他們家在這八席中占了三席,分别是代善、嶽托、薩哈廉及其後裔,并且由此開創了和碩禮親王、多羅克勤郡王、多羅順承郡王三大“鐵帽子王”的家族傳承世系,在大清王朝的曆史上是獨樹一幟。

戰功卓著且位高權重的大貝勒代善,為何先後兩次選擇放棄奪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