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外交,在國際舞台往往可以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戰國時期,秦國推行“遠交近攻”,瓦解了六國合衆;近代曆史上,英國通過“大陸均勢”政策,讓歐洲大陸互相内鬥,自己則在海上瘋狂擴張,終成“日不落帝國”;而突厥的興衰也和外交也有很大的關系。突厥興起之時,總是能夠聯合敵人的敵人,于是很快擊敗了柔然、嚈哒,稱霸亞歐大陸。而突厥的衰落,也和隋朝的外交政策有關。

一,一個公主挑起了兩大帝國的戰争

580年,東亞大陸的兩個大國都出現了巨大的政治變動。

突厥方面。佗缽可汗去世,其弟弟社圖繼位。在這個繼位過程中,發生了汗位之争的小插曲,就是這個插曲為後來突厥的分裂埋下了隐患。當時突厥推行分封制,全國除了有大可汗統領之外,還有東面可汗、北面可汗、西面可汗三個小汗分治地方。其中東面可汗是汗國的儲君。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佗缽可汗在位期間,認為東面可汗射圖和自己的兒子菴羅為都沒有統領汗國的能力,于是立木杆可汗之子大邏便為儲君。佗缽可汗去世後,大邏便“母賤,衆不服”,因而大可汗之位最終被東面可汗射圖取得,也就是曆史上比較著名的沙缽略可汗。

沙缽略可汗上台後,又将增加了三個小汗,突厥由此出現了七汗共治的局面。這裡的七汗分别是東面可汗處羅侯、北面可汗菴羅、西面可汗達頭,以及新增加的阿波、番那、貪汗三個小汗,其中的阿波可汗就是在汗位之争中失敗的大邏便。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北周方面。580年,周宣帝去世,年幼的靜帝即位,楊堅控制了朝政。第二年,楊堅就稱帝,建立了隋朝。就在580年,北周将千金公主嫁給了沙缽略可汗,這不過是兩國之間的正常和親罷了。随後,楊堅滅北周,誅殺宇文宗族的消息傳到了大漠,千金公主悲痛不已,化悲傷為仇恨,開始鼓動沙缽略可汗對隋朝發動戰争。

而楊堅稱帝後,對突厥的态度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楊堅停止了對突厥的歲币,這讓突厥的經濟實力損失不少。楊堅又加緊修建長城,為大規模的戰争做好了準備。當時對突厥了解較多的長孫晟就提出了“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政策,也就是利用突厥七汗之間的沖突,加以分化,使其“首尾猜嫌,腹心離阻”。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很快,隋朝的使團就開始向四周活動了,他們被派遣到了各小汗駐地,開始了遊說;有的則被派遣到了突厥周邊的民族地區,以鼓動他們和發起反突厥戰争。不過,隋朝的外交還未産生效果,突厥的大軍已經南下。581年,沙缽略可汗“悉發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萬入長城”,五大可汗四面出擊,沙缽略已兵臨渭河,隋朝面臨亡國危機。

就在此時,隋朝的外交手段似乎生效了。突厥北面的鐵勒、東邊的契丹、高句麗,甚至西邊的波斯、東羅馬都開始對突厥發動了進攻。消息傳來,突厥大軍紛紛北撤滅火,隋朝得以安甯。平定危機之後,沙缽略再次發動戰争,然而這一次西面可汗達頭卻拒絕出兵。隋朝方面則主動出兵塞上,突厥大敗。可見隋朝的外交的确産生了很好的作用。

二,突厥内戰,沙缽略稱臣

沙缽略可汗退回漠北後,認為此次戰争失敗的原因在于其他小汗拒絕出兵,于是開始廢除其他可汗,此舉直接導緻突厥内戰的爆發。此時的突厥分裂為了兩大陣營:沙缽略可汗和東面可汗處羅侯為東陣營,而貪汗可汗、阿波可汗、菴羅可汗等以西面可汗達頭為依靠,屬于西陣營。在戰争中,阿波可汗迅速崛起,他擊敗了沙缽略,“東拒都斤,西越金山,龜茲、鐵勒、伊吾及西域諸胡悉附之”,成為了漠北霸主。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沙缽略可汗的土地被不斷蠶食,孤立無援,竟然開始向隋朝求和。楊堅給出的條件是讓沙缽略可汗稱臣,沙缽略問:“何名謂臣”,使者說:“隋國稱臣,猶此稱奴耳”。這時候的沙缽略也顧不上什麼面子了,竟然說“得作大隋天子奴,虞仆射之力也。”而千金公主也親自給楊堅寫信,委曲求全地認賊為父,被楊堅封為了“大義公主”。隋朝此後也将沙缽略可汗安置在漠南白道川,讓他們向南匈奴一樣“為漢保塞”,這也是古代中國常用的“以夷制夷”之策。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千金公主

随後漠北的戰争繼續。阿波可汗的強盛又引起了達頭可汗的不滿,于是兩人的之間的戰争在586年爆發了。達頭可汗是幾大可汗中勢力最強的,他的東征毫無壓力,很快就擊敗了阿波可汗。587年,沙缽略可汗去世,其弟弟處羅侯(原東面可汗)繼位,也就是莫何可汗。莫何可汗見到阿波可汗被擊敗,乘機向阿波可汗出兵,将阿波可汗俘虜。此後,阿波可汗就一直被囚禁于洛陽,直到去世。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莫何可汗擊敗後阿波可汗後,恢複了在漠北的統治,他決定帶領30萬大軍西征達頭,一統突厥。然而,出師不利,“中流矢而卒”。588年,沙缽略之子繼位,為都藍可汗。都藍可汗繼續西征。戰争分為了兩大階段:前期,達頭可汗被波斯、東羅馬進攻,而都藍可汗乘機殺到西域;第二個階段,597年,達頭擊敗了波斯軍隊,得以全面反擊,都藍可汗失敗。第二年,達頭正式成為了突厥的新大汗。

三,扶持啟民可汗,突厥正式分裂

突厥的内戰,無疑給隋朝統一全國消除了後顧之憂。589年,隋朝就滅南陳,統一了中國,隋朝的勢力進一步加強了。在莫何可汗恢複漠北之後,突厥又和隋朝的關系又開始發生了變化。588年,千金公主按照突厥的習俗嫁給了都藍可汗,她繼續謀劃滅隋戰争,随後突厥和隋朝的邊疆摩擦時而出現。解決千金公主成為了楊堅的需要考略的問題。

這時候,北面可汗染幹(處羅侯之子,突利可汗)開始向隋朝提出了和親。原來,在突厥内戰之時,突利可汗一直坐山觀虎鬥,保留了自己的實力。而在都藍可汗和隋朝的關系僵化的時候,突利可汗就抓住了機會,試圖得到隋朝的支援而取而代之。楊堅給出的條件非常幹脆:一是設法殺掉千金公主,二是帶領部族南下,為隋朝守邊疆。随後,突利可汗就四處散步千金公主和下人私通的消息,成功離間了都藍可汗和千金公主。不久,都藍可汗一怒之下将千金公主殺死。之後,突利可汗就遷徙到了漠南,和隋朝完成了和親。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598年,達頭開始對隋朝發動了大規模的戰争,隋朝也積極出兵10萬與之對抗,達頭可汗慘敗。第二年,達頭可汗又進攻突利可汗,突利可汗不敵,損失慘重,被迫内附,向隋朝稱臣,于是隋朝冊封其為啟民可汗。

600年,隋朝的大軍開始護送啟明可汗北歸,向達頭可汗發動了全面的反擊。這場戰争十分僵持,雙方死傷慘重。直到601年年底,隋朝軍隊才收複了漠南地區,“自是突厥遠遁,碛南無虜庭”。啟民可汗也重新回到了漠南,開始修整力量,派遣使者到自己的故地招納鐵勒部落。而達頭長期戰争,其勢力已經損失嚴重,四周部落叛變也不少,雙方的力量正在發生變化。

603年,鐵勒等10多個部落投靠于啟民可汗,達頭可汗遭到了南北兩面夾攻而慘敗,被迫流亡吐谷渾。此後,突厥就正式分裂為了東西兩部分,東突厥的開國可汗就是啟民可汗,而西突厥開國可汗為達頭可汗之子泥利可汗。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大國外交丨隋朝推行“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加速了突厥分裂

東突厥汗國和薛延陀汗國

經過了20年的内戰後,突厥早已元氣大傷。尤其是東突厥,其北部的鐵勒在605年取得了獨立,建立了薛延陀汗國,東突厥則基本控制漠南一帶。雖然在隋炀帝時期,東突厥的勢力得到了一定的恢複,但是始終未能恢複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區。這為後來唐朝一戰而滅東突厥奠定了基礎。

歡迎關注公衆号:北鬥維斟。本人喜歡曆史,文化,文學,詩詞等,自從畢業以來一直在閱讀,在各大自媒體平台多有創作。我創立了的“北鬥維斟”,主要在于深度解讀曆史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歡迎你來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