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巴巴收購中興軟創,城市交通大腦快馬加鞭!

2018年2月9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釋出《關于轉讓中興軟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相關事宜的公告》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稱南京溪軟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南京溪軟”)以及中興軟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軟創”)于 2018 年 2 月 9 日簽署了《股份轉讓和新股認購協定》,中興通訊以 12.233 億元向南京溪軟轉讓所持控股子公司中興軟創 43.66%股份,同時,南京溪軟對中興軟創增資 1 億元。

中興軟創在此次投資過程中 100%股份整體估值為 28.02 億元,這與之前傳言中20-30億的估價吻合。

交易完成後,中興通訊持還将有中興軟創35.19%股份。

令人關注的是南京溪軟的合夥人包括杭州阿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麒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上海麒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而杭州阿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則是阿裡巴巴用于資本運作,标的投資的重要公司之一,其法人為阿裡巴巴CEO張勇,馬雲為該公司股東。

公告中還說明,南京溪軟向阿裡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轉讓其所持有的中興軟創股份,無需獲得其他股東的事先書面同意。

答案顯而易見了,中興軟創被阿裡巴巴控股了!8個多月的傳聞終于落地,變成現實。

就智能交通市場而言,阿裡雲的城市大腦要快馬加鞭了。

<b>有必要再介紹一下中興軟創</b>

中興軟創主營業務為電信營運支撐業務(即 BOSS 業務),智慧城市領域内的交通(軌道交通、RFID 資料采集及包含 RFID 資料處理的交通行業應用除外)和政務行業的應用軟體産品研發、客戶化定制及應用層系統內建服務。

主要面向電信營運商、智慧城市領域的交通和政務等重點行業客戶,軟實力突出。

阿裡巴巴收購中興軟創,城市交通大腦快馬加鞭!

中興軟創南京辦公區

2016年,中興軟創營業收入19.3億元,同期增長 10.9%,淨利潤1.27億元,同比下滑17.88%;2017年1~11月,公司營業收入15.2億元,淨利潤-8,229.47萬元,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25,939.09萬元。

根據賽文交通網資料記錄,2016年中興軟創智能交通最終使用者訂單達到1.5億,位列2016年國内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第20名。智能交通合同訂則單達到5億。另外,在海外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市場業績達4個億。

2016年,中興軟創在甯波、南京、舟山、金華、銀川、太倉等多地市的智慧交通項目成功落地。此外,湖州和邵陽等地也有代表性項目。

電信營運商市場則是中興軟體的重要營收市場。

國際電信業務方面,公司目前已在 70 多個國家開展業務,遍布亞洲、非洲、歐洲、美洲。

<b>協同效應在哪裡</b>

阿裡為什麼看上中興軟創?四點原因:

1、跟雲業務的協同:中興軟創深耕營運商計費、CRM等系統(營運商剛性需求),可以快速形成PaaS、SaaS能力對外輸出,與阿裡雲原有IaaS服務組合打包,提供營運商IT雲化綜合解決方案,有助于打造雲計算應用标杆。

2、與阿裡通信協同:8月16日,中國聯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塵埃落定,BAT等網際網路公司入局聯通。其中,騰訊投資高達110億元,百度投資70億元,阿裡巴巴投資43.3億元。

為更好地推進與中國聯通的混改合作,阿裡需要進一步增強通信業務中背景的IT(尤其是計費)能力,中興軟創既熟悉營運商系統也具備在原架構上根據新業務二次開發能力,有助于阿裡巴巴融合通信服務的業務創新。

3、與城市大腦-交通小腦的協同:阿裡大資料戰略的落腳點是城市大腦,而城市大腦的切入點是交通小腦。

2017年,盡管阿裡雲交通小腦受到了來自智能交通行業本身的衆多質疑,但仍舊通過一年左右的努力在浙江省内落地了杭州、蘇州、衢州等城市項目。

2018年初,阿裡又快速将城市大腦開始向省外、國外複制。目前已經與西安、重慶、澳門、雄安和馬來西亞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在對比百度、滴滴和阿裡雲三家網際網路公司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業務拓展過程中,我們非常強烈的感受到阿裡雲是哪個稍顯“不專業”的市場進入者,缺乏對行業的了解,缺乏對專業的了解是其受到衆多業内質疑的原因之一。

而中興軟創的加入,無疑快速彌補了這個緻命的缺陷。

2017年中,信控中國俱樂部走進南京,參觀并與中興軟創技術與管理人員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近距離的觀察了中興軟創在交通信号、城市交通管理、交通運輸等細分領域技術和市場的優勢。

良好的政府關系,智能交通領域技術與市場的多年沉澱,對智能交通發展的了解,都将給與阿裡雲拓展城市大腦、交通小腦有力的支援。

4、海外市場的協同:中興軟創的國際電信業務已在70多個國家開展,遍布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對于未來而言,無論是阿裡通信還是城市大腦,都将在向海外複制和業務拓展過程中,産生良好的協同作用。

<b>火熱的網際網路+交通再澆一把油</b>

2017年,百度、阿裡和滴滴全面進入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并紛紛把目标聚焦在交通信号優化上。

一方面網際網路公司快速的城市複制,媒體高頻曝光;另外一方面,來自行業的質疑聲音此起彼伏,對網際網路公司能給智能交通發展帶來技術和應用效果上的提升并不看好;同時,國内部分高校、科研所、政府相關機構又積極與網際網路建立合作,共同探讨技術應用與發展;最後,衆多資深的傳統智能交通業界從業者紛紛跳槽到網際網路公司,将業界與網際網路公司的“競争”延續到人才競争。

2018年初,阿裡雲走出浙江省,向省外複制城市大腦;而有傳滴滴也将在2018年目标實作10000個路口的信号優化(2017年底實作了1200個路口)。百度也招兵買馬,躍躍欲試,複制更多的業務城市。

在這場網際網路公司之間的智能交通市場競争中,原本“最不被看好”的阿裡雲,通過對中興軟創的控股,很可能完全扭轉競争态勢,行業認可和業務落地的務實狀态。

<b>還有什麼要讨論</b>

BAD智能交通市場進入,滴滴采用的是文化落地,從行業内廣泛挖人的方式組建團隊,相對從團隊企業文化建設上更容易趨同;而阿裡雲則采用了更快的方式,資本并購的方式,但其之間的文化融合需要磨合期。如果百度需要借鑒的話,他怎麼選擇?

并入阿裡資本範疇,中興軟創的未來怎麼走?

應該說中興軟創一直有一個獨立上市的目标。2016年8月19日公司挂牌新三闆,2017年11月13日終止挂牌。

本次公告中說明“在符合中興軟創合格上市等條件之前,未經南京溪軟書面同意,中興軟創員工持股平台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中興軟創股份。”讓外界對中興軟創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多猜想。

中興通訊怎麼又賣子公司了。對不起,這裡用了“又”字,但是确實很貼切。

中興通訊對本次交易表示是出于戰略發展考慮出售所持的中興軟創股份。

2017年初,中興通訊因為違反技術出口管制規定被美國政府重罰12億美元,中興通訊在海内外進行第五代移動網絡研發的投入也高達數十億元。

2017年5月19日中興通訊披露“為償還美國債務,出售旗下子公司”。

<b>結語</b>

電信環境江河日下而5G市場方興未艾,或許投入阿裡巴巴的懷抱是中興軟創最好的歸宿吧。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2-10

本文作者:小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