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誇大NB-IoT作用和臆測使用者需求不可取,中立性才是使用者态度

NB-IoT/eMTC為代表的低功耗廣域網絡在物聯網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目前已孵化出上百類應用。不過,孵化出來的應用就一定是可商用或規模化的嗎?在技術落地的初級階段,我們不一定能夠保證準确地描繪出該技術未來确定的場景,所有應用的孵化還需要市場的驗證。

正如當年3G網絡商用初期,大量的觀點認為3G的殺手級應用是視訊通話,不少廠商在視訊通話方面進行大量投入,然而最終經過市場驗證後被抛棄。是以,物聯網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廠商在主流應用還不明朗的情況下,建議勿去主觀臆斷使用者的需求場景和對技術的接受度。筆者認為,從下遊需求方的角度來看,由于其真正應用場景是一個逐漸明晰過程,對于各類連接配接技術會保持中立性,此時供給方應該給予更多的選擇來促進需求的明确。

1、物聯網的應用不是一個明确的藍圖,使用者需求是一個逐漸明晰的過程

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給各傳統行業帶來什麼?因為在功耗、覆寫、容量、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此前因為這些瓶頸而無法聯網的裝置可以連接配接,實作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互通。

作為一家決定采用物聯網技術的垂直行業企業,一般會設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開拓新的業務甚至實作企業整體轉型的目标。不過,這種目标畢竟是一種願景,在設定目标時,企業對于物聯網的需求并不一定有明确的藍圖,很多時候在其決定應用物聯網技術和方案初期,他們往往對應用的場景隻有一個簡單的或者輪廓式場景的描述,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和供給方不斷地摸索才會逐漸形成清晰的場景和模式。

阿裡雲IoT事業部曾通過淘寶、天貓、1688等平台對物聯網需求方進行過調研,資料顯示有45%的商家有強烈的通過物聯網實作智能化的需求,但僅有5%的商家可以明确的描述出自身的智能化場景需求。

從連接配接技術來看,NB-IoT/eMTC等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無疑給企業實作物聯網應用目标形成強有力支撐。不過,雖然已經有一些NB-IoT/eMTC場景在測試和示範中,但這隻是很小的部分,相對于廣闊的市場空間,需求方采用這些連接配接技術的清晰場景還有待探索,結合業務模型、資源投入、終端布局等因素,由産業鍊各方共同努力。

舉例來說,在智能家電與NB-IoT的結合中,一些廠商們開始希望用NB-IoT替代原有短距離連接配接技術,降低家電接入網絡的複雜度,但在探索中發現不少智能家電的業務模型決定連接配接技術需要支援高頻率控制、互動以及中高速率傳輸,讓NB-IoT在不少家電應用場景效果不佳。但是,在對家電裝置管理探索中,發現低功耗廣域網絡對于家電廠商監測裝置的出廠、銷售、使用、報廢、回收等生命周期管理能夠發揮很好作用,進而明确了一個場景。

2、面對大幅宣傳的NB-IoT,使用者并不會盲目追求,而是保持中立

從使用者角度來看,當企業對采用物聯網的業務模式逐漸明晰過程中,他們對于各類連接配接技術會保持一個中立的态度,不會押注于單個技術,以實用性為導向。

作為物聯網應用的下遊使用者,尤其是會涉及到大規模物聯網的使用者,雖然需要低功耗廣域網絡連接配接方案,但面對NB-IoT的态度不會是盲從,而是根據自身業務模型來選擇合适的技術方案,對所有技術保持中立态度。

首先,To B類物聯網應用的生命周期比較長,不少需要持續運作5-10年,一旦部署後其轉換成本非常高;其次,正如上文所述,使用者對于物聯網具體場景的需求也是一個逐漸明晰的過程,對于各類技術應該都保留一些嘗試的空間。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大規模物聯網使用者的試錯成本非常高,是以除了傳統成熟的連接配接方案外,面對新的連接配接技術,廠商希望有多種可能的選擇,也為自身行業應用預留一些擴充性,在接下來可能快速爆發的應用中保障新的功能和連接配接的擴充彈性。

目前被認為是NB-IoT最先落地的公用事業領域,在政府和主導廠商的推動下開始了NB-IoT的試點,但是對于大規模的部署并不是抱有完全擁抱的态度。筆者曾經和一些瓦斯廠商的專家溝通過,他們表示瓦斯抄表在民生中的重要性較高,而且部署後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出現問題補救成本太高,除了NB-IoT之外,他們也在測試多種無線連接配接的方式,確定遠傳抄表的可靠性,未來大規模的商用一定是在這些技術成熟基礎上才能進行。

不僅僅是最終使用者,對于為使用者直接提供解決方案的廠商來說,對于各類連接配接技術也會保持中立态度。舉例來說,廈門矽創微電子是一家專門提供供水管網滲漏監測解決方案的廠商,該公司CEO陳亮曾指出:“我們聚焦于做好高精度的漏水監測傳感終端和算法,對于通訊方案,我們不傾向于任何技術,在我們應用的場景下能夠保證低功耗、可靠的資料傳輸的技術都有可能選用”。

是以,從物聯網應用者的角度出發,理性的使用者對于各類連接配接技術保持中立态度,最終會選擇适合于使用者業務模型的技術,并基于未來業務擴充彈性來嘗試多種技術可能性。而行業使用者所在的複合場景,以及面對着複雜的通信環境,最終應用場景可能需要多個連接配接技術的支援。

3、複雜的場景下通信可靠性需要多種技術來支援

一方面,單一場景對于使用者的物聯網應用效果有限,使用者往往存在多樣化的複合、互動場景,是多樣化技術融合才能形成的應用。舉例來說,智慧瓦斯不僅僅是遠傳抄表一項,而且包括了瓦斯管道監測、站點控制、洩露報警、客服維修、視訊監控等多項應用,保證了瓦斯行業端到端的智慧解決方案。在這些場景下,單一的NB-IoT連接配接技術并不能保證智慧瓦斯整體解決方案的部署,而是需要多種連接配接技術。

另一方面,使用者本身可能面對的是複雜的通信環境,但使用者的應用需要保證連續性,是以往往要求在不同環境中可以實作通信模式有效切換。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共享單車,雖然目前NB-IoT是共享單車宣傳的一個亮點,但NB-IoT并不是共享單車唯一的連接配接方案,因為共享單車有很多場景,也面臨複雜的城市通信環境,比如基站定位、電子圍欄需要其他非NB-IoT通信技術的支援,在蜂窩網絡信号不足時可能還需要藍牙、NFC方式開鎖。是以,為了保證業務連續性,共享單車不會僅僅押注于單個通信方式,而是會采用多模的通信方案。此時,能夠更便捷提供多模通信的方案商會降低共享單車應用的成本。

在今年5月份,摩拜單車和美國高通、中國移動研究院共同啟動NB-IoT/eMTC/GSM多模場外測試,實際上就是針對複雜場景下共享單車對多種通信技術的嘗試,因為這一測試采用美國高通MDM9206全球多模晶片應用在摩拜單車智能鎖上,不僅可以充分利用營運商2G/LTE網絡,也內建全球衛星定位導航功能,而且與低功耗藍牙方案結合可以為智能推薦停車點、亞米級定位提供技術支援,支撐單車精細化營運。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在物聯網應用方對通信連接配接技術的中立性态度以及面對複雜環境的背景下,作為物聯網技術供應商,需要将使用者那些模糊的需求輪廓賦予各種功能,不要誇大某一項連接配接技術的能力範疇,而是給使用者提供多樣化的連接配接技術方案,給使用者更多探索方式,繼而形成穩定的業務模式來達到采用物聯網技術的目的。

原文出處:物聯網智庫

<a href="http://www.iot101.com/dghgyw/2017-12-23/13888.html" target="_blank">原文連結</a>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

繼續閱讀